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愛吃生冷飲食? 中醫:7症狀要注意

2024/04/18 09:31

中醫師表示,過食生冷將導致脾胃陽受損、中焦虛寒,出現腹部冷痛、水瀉、四肢冰冷、疲倦困乏、食慾減退、舌質胖大帶有齒痕、苔白等症狀;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春雨綿綿天氣漸暖,許多人已開始按捺不住吃冷食、喝冷飲的慾望。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宋宛蓁提醒,過食生冷將導致脾胃陽受損、中焦虛寒,出現腹部冷痛、水瀉、四肢冰冷、疲倦困乏、食慾減退、舌質胖大帶有齒痕、苔白等症狀。若屬體質偏寒者更不容易消化、腹脹、水瀉更加嚴重、進而食欲和精神變得更差。若是女性,則可能產生白帶變多、經期延後、痛經等問題。

宋宛蓁在臉書粉專「昌盛堂中醫診所」發文指出,脾主中洲,升清降濁位於中土之位,脾胃氣機的升降將帶動全身氣血循環可見其重要。而這股推動循環之力指的是脾陽氣的升發、運化與胃陽氣的受納腐熟(消化)、和降濁(將食物殘渣往下送)。

宋宛蓁舉例,人體好比一部引擎,脾胃陽氣的推動讓整個引擎能順利轉動起來、溫暖起來,當引擎過熱散熱失常、溫度過高、蒸氣不停外散時,運轉都已越發不順暢,如果直接倒入大量冰冷之水,想必引擎運轉就更不容易,這就好比人在天氣正熱時,有時又不大出汗的情況下,大吃冷食或喝冷飲一樣。

喝冷飲易損害體內陽氣 致脾胃陽虛

宋宛蓁強調,《黃帝內經-四季調神大論》中提到「春夏養陽」,指的是隨著季節的轉變,氣溫漸增,自然界與人體中的陽氣也隨著逐漸升發旺盛,尤其夏季活動多,汗出腠理(毛細孔)開,稍出汗就容易讓陽氣向外發散,形成一種陽氣外盛而內虛的狀態。此時如果貪涼,吃冷食、喝冷飲更容易損害體內陽氣造成脾胃陽虛。又「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陽虛將造成水濕運化困難而滯留,因而容易出現水腫、水瀉。

中醫師表示,若屬體質偏寒者尤其是女性,過食生冷可能產生白帶變多、經期延後、痛經等問題;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吃生冷的食物要適量 以免反變體寒

宋宛蓁表示,體質偏寒者如怕冷、手腳冰冷、易腹瀉、面色較虛白的人,過食生冷飲食將更不容易消化、腹脹、水瀉更加嚴重、進而食慾和精神變得更差;而體質偏熱者如易便秘、上火、口乾舌燥、牙齦腫、尿少色黃的人,吃生冷食物反而覺得較涼爽舒適,因為有助於「降火」,但提醒大家「適量」就好,以免降火過頭反變體寒。

3方法健康「降火」

1.飲食中加點生薑:在吃生冷食如生菜沙拉、生魚片時加點生薑片,又或者切成絲、末拌入菜中。生薑性溫,適量食用刺激消化,溫中焦助陽止嘔,又其特性發散,因此早上吃薑最好,重振陽氣讓精神更好,四季又以春夏季吃薑為佳,正符合 「春夏養陽」的原則,吃薑助長陽氣。但小心過量將變成胃熱,經常口乾舌燥、便秘的人尤其該少吃。

2.艾灸神闕、關元、足三里穴:冷食冷飲吃多者,容易腹瀉冷痛者,利用艾灸在穴道上以溫中助陽止瀉,神闕穴在肚臍、關元穴在臍下三吋(四指幅處)、足三里在膝蓋外膝眼) 下三吋(四指幅),脛骨旁開一指幅處。

3.空調溫度勿太低,舒適不熱、活動仍能小汗出者為佳:長時間吹空調,變得不易流汗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不易流汗造成散熱不易更容易中暑。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