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間賽跑!下咽癌3期患者及時治療 人生從黑白變彩色
〔記者江志雄/宜蘭報導〕宜蘭縣年近60歲的王先生菸不離身,去年因喉嚨痛、聲音沙啞症狀就醫,被轉診到羅東博愛醫院切片及影像檢查,確認下咽癌第3期,醫師週內為他做放射性治療,經過7週放療加上3個月追蹤,腫瘤完全消失,順利重返工作崗位。
頭頸癌泛指腦部以下、鎖骨以上的頭部五官及頸部癌症,通常與齒列凌亂、牙齒不潔淨、嚼檳榔、抽菸、喝酒息息相關,普遍好發年齡層為50歲以上男性,身為老菸槍的王先生便是高危險群。
王先生去年感到喉嚨疼痛,聲音沙啞,原以為感冒,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顧問醫師柯政郁為他切片化驗,證實下咽癌第3期。依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症診療核心測量指標」與研究文獻指出,頭頸癌術後放射治療,儘量在6週內才會達到預期效果,院方的療程必須與時間賽跑。
醫護人員考量王先生需求,把原本需要3個多月療程,趕在2個月內完成,醫院營養科同步媒合廠商捐贈的營養品,助他恢復體力,王先生在放療療程,體重幾乎沒有減輕,體能狀況佳,完成治療後快速重回工作崗位。
「早期頭頸癌的治療,比慢性病治療更簡單!」柯政郁說,頭頸癌好發族群普遍健康意識不足、自主健檢比例不高,病患若是家中經濟支柱,一旦罹病影響家庭甚鉅,早期頭頸癌治療時間不長且痊癒率高,早期篩檢、早期治療,效果更好。
羅東博愛醫院長王文斌表示,為病人搶時間也免去舟車勞頓及等待煎熬之苦,是地方醫院的責任及使命,頭頸癌病人在治療時亟需營養品補給降低副作用,博愛的頭頸癌團隊與羅許基金會正在籌劃補助方案,提供經濟弱勢病人必要的支援。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