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便當別久放! 醫曝關鍵原因「危險溫度」恐助長細菌

2024/04/15 18:41

醫師表示,當買回來的便當,如果介於7到60度又放太久,那麼大部分微生物都容易滋長;示意圖。(健康網攝)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日台灣的食物中毒事件越來越頻繁。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整理出幾個可能原因,並表示,外出用餐頻率增加,不僅帶動餐飲業的繁榮,也意味著更多食品安全風險。在醫學上,有個叫食品衛生的「危險溫度」,就是當買回來的便當,如果介於7到60度又放太久,那麼大部分微生物都容易滋長,如要避開危險溫度,應把買回來的食物馬上吃掉,不然就是要吃時也至少加熱到70°C以上才能殺菌、安心吃。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一些餐廳和食品製造商可能會在食品處理和儲存過程中採取捷徑。像是知名壽司,用一條抹布擦拭到底,這樣的行為不僅忽視衛生標準和安全措施,更提供了一個適合細菌和病毒或毒素滋生的環境;而台中知名餐廳的食材醬料已過期,也會導致細菌和病毒滋生,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這些都凸顯業者食品安全管理不夠嚴謹的問題。

黃軒表示,如果食品沒有在適當的溫度下儲存或處理,就可能會成為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諾羅病毒的培養基。這些細菌和病毒可以在食物中迅速繁殖,如果被人食用,就可能導致食物中毒。

食品溫度升高 易增中毒風險

對於冷鏈物流的影響,黃軒表示,冷鏈管理是指在食品的整個供應鏈中,從生產、儲存到運輸過程,都需保持適當低溫環境中,以防止食品變質和細菌滋生。尤其是對於易腐食品如肉類、海鮮和乳製品,冷鏈管理更是至關重要。當任何階段被打破,都可能導致食品溫度升高,就成為細菌和病毒的滋生地,像是寶林事件,聽說就是用機車運送食材,才導致食材變質,而增加食物中毒風險。

黃軒直言,隨著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工具的普及,信息傳播的速度和範圍遠超以往。一旦發生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安全的消息,也便能迅速傳播開來。像是蘇丹紅事件,民眾對辣食物的影響。這不僅放大了事件的影響,也使得人們感覺到這類事件似乎比以往更加頻繁,意味著即便是小範圍的食物中毒事件,也可能會被報導和放大,進一步引起社會的關注。

提高食品安全標準 加強教育

黃軒提醒,食物中毒事件的增多,既有實際發生率提高的原因,也有信息傳播效果的加成。面對這一問題,應當從提高食品安全標準、加強公眾教育等方面入手,共同守護「食」界安全。此外也呼籲,食物中毒的增多是一個多因素的結果,需要從多個角度來進行預防和控制。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