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花蓮強震》送飲食到災區要注意 做好「這些」不生病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0403花蓮強震全台有感,震央花蓮深受其害,不少熱心民眾送物資前往災區。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教授劉沁瑜在臉書粉專「吃出影響力-營養系劉沁瑜老師」發文提醒,不論贈送給災難現場或醫院,飲食物資需要特別注意幾點事項,如:乾淨的飲用水、避免生食、儘量營養均衡、易於保存等,以降低救災人員、醫護人員的食安風險。
飲用水安全
確保飲用水是乾淨的。劉沁瑜指出,如果沒有淨水器具,可以通過煮沸水來消毒。比起瓶裝礦泉水、運動飲料,或是給救難人員及醫護人員的罐裝能量飲,聚合均衡配方飲品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每個人依照體重來算(至少35cc/每公斤),成年人至少1500cc以上。充分的飲用水和飲品是重要的。
避免生食
劉沁瑜說,天氣漸熱,不要食用生的或未充分煮熟的食物,以避免細菌和寄生蟲感染。冰冷手搖飲、現打果汁也不見得安全,冰塊與備製過程,都可能在慌忙中污染。
營養均衡
劉沁瑜提到,儘管在災難環境中可能難以做到,但應該儘量攝取含有足夠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聚合均衡配方,罐頭肉類魚類、豆類、蔬菜、乾果、罐裝,或包裝好的粥品、堅果飲、豆漿、保久乳、罐頭水果、純果汁。
食物保存
劉沁瑜指出,在沒有冰箱的情況下,應選擇那些不易腐壞或已被安全處理的食品。比如罐裝食品、乾糧、無油糖的乾麵包(巧巴達、法式麵包)、能量包、能量棒等。水活性高越容易腐壞,因此選擇麵包類的時候避免肉類、奶油、起士等容易腐敗的,也要避免容易導致噎食的糯米製品,如麻糬、粿類、肉粽等。
小心食物過敏
在分配和接受救災食品時,如果有食物過敏史,需要特別小心。
保持手部清潔
在準備和進食前後,用肥皂和清潔的水洗手或乾洗手,以防止疾病傳播。
有限的食物資源管理
合理分配食物資源,確保有限的糧食可以支持更長的時間。
她說,每個地震災難現場的具體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上述建議可能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捐贈食物前先詢問需求,以避免大量食物湧入,吃不完反而導致腐敗或是管理上的困難,甚至讓救災人員或醫護人員誤食隔餐而增加食安風險。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