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排血便吐血竟是腸道細菌寄生 醫:出現這些情況快就醫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65歲男子因排血便又吐血前去看診,不過做了胃鏡與大腸鏡檢查無發現異樣,醫師便建議他到大醫院做「動脈電腦斷層」攝影與血液檢查,最發現是腸道細菌跑到動脈寄生,導致感染性動脈瘤與十二指腸形成廔管,才會讓腸胃道一直出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提醒,若本身有慢性疾病,又出現發燒、寒顫、吐血、血便、連續多天腹瀉、腹痛、嘔吐未改善,趕緊就醫。
陳威佑在臉書專頁「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發文說明,正常情況下,腸道的細菌都會待在腸道內,發揮消化、吸收等不同的作用。不過,如果有腸道菌叢失衡,導致細菌過度生長,或是腸道黏膜屏障受到破壞、免疫力低下的狀況時,就有可能會發生「細菌轉位」(Bacteria translocation)的情形,也就是細菌會經由血液循環離開腸道,跑到身體的各個地方。
陳威佑指出,因真菌引起的主動脈瘤發生機率其實並不高,而且身體健康的人對於主動脈的感染具有很高的抵抗力。不過,根據《Cureus》期刊上的研究觀察到,如果過去曾經有動脈粥狀硬化、糖尿病、高血壓、肝硬化、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後天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等免疫力受損的情形,就有較高機率發生真菌引起的主動脈瘤。
陳醫師說,如果本身有相關慢性病,同時又出現以下情形,建議應儘快就醫,以免讓腸道細菌有寄生動脈的機會,同時也要知道腸道疾病不容小覷,一旦嚴重起來,也可能危及生命,尤其對慢性病患者來說,平常更需要注重腸道健康,也要密切觀察有無出現腸道不適的症狀,一發現不對的情況,就能及早就醫治療、遠離重症。
●發燒、寒顫:部分細菌如沙門氏菌感染後,身體為了對抗感染會出現發燒、寒顫情形。
●吐血、血便:若主動脈瘤破裂或感染到周圍其他組織,有可能引發腸胃道出血如吐血、排出血便或黑便。
●連續多天腹瀉、腹痛、嘔吐未改善:部分真菌感染後會引起消化道不適症狀如:腹瀉、腹痛、嘔吐。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