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失智症不可怕 日本權威醫師出書揭罹病歷程

2024/03/25 14:45

已故日本失智症權威長谷川和夫在87歲那年,發現自己罹患失智症,他希望藉由自己的經驗分享,讓大家更了解失智症。(朱雀文化提供)

已故日本失智症權威長谷川和夫在87歲那年,發現自己罹患失智症,他希望藉由自己的經驗分享,讓大家更了解失智症。(朱雀文化提供)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最新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達7.99%,人數飆破35萬人,而研發「長谷川式失智症量表」的日本失智症權威醫師長谷川和夫,生前口述的著作中文翻譯本最近也在台發表,自揭在2017年(88歲)罹患失智症,希望社會大眾能了解罹患失智症並不可怕,只是「生活上的障礙」,盼社會制度更健全,陪伴失智症和家屬面對疾病,有勇氣走下去。

長谷川和夫是在1929年出生,2021年11月13日辭世,享耆壽92歲。他在《身為失智症專科醫師,我罹患了失智症》(朱雀文化出版)一書中口述,他大約是在2016年左右開始懷疑自己罹患失智症,剛開始是以前去過的地方,怎麼走也到不了、也不記得當天是幾月幾號、安排了哪些預定行程。

那一年他87歲,對於自己過往經歷的事,不再那麼有把握;無法確定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做了,還是沒做。例如外出時,有沒有鎖門?但即使回家確認過門鎖,不久後記憶又會變得模糊,始終無法堅信;明明才剛確認過日曆,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但一轉頭就又忘記日期。

當他發現自己「確定性」不再,忘記約定的情況與日俱增時,根據多年的診療經驗,他判斷「這不是年紀大造成的健忘,很可能是失智症」。

當發現對於自己過往經歷的事,不再那麼有把握;無法確定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做了,還是沒做,有可能是失智症;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當發現對於自己過往經歷的事,不再那麼有把握;無法確定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做了,還是沒做,有可能是失智症;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2017年,他受邀參加在神奈川縣川崎市舉辦的講座,提醒失智症家屬照護重點時,脫口說出:「其實我患有失智症。」

長谷川和夫說,自從意識到自己患有失智症以來,他便一心渴望與人們分享他的感悟:「失智症是任何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但即使患病,也不會改變我們身為『人』的事實;在這個長壽的年代,這是每個人都要與之面對並共存的疾病。」

長谷川和夫說,失智症患者每天都生活在悲傷、痛苦和無奈的情緒中,所以他誠摯期盼每個人能了解如何與失智症患者相處。而且絕對要建立一套可以理解,並且支持失智症的體系和相關機制,向失智症患者傳遞這樣的訊息「沒問題!有我們陪在你身邊,請儘管放心。」這樣患者一定備感安心,也可以給予他們和家屬莫大的勇氣。

長谷川和夫提醒,失智症是任何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在這個長壽的年代,這是每個人都要與之面對並共存的疾病;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長谷川和夫提醒,失智症是任何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在這個長壽的年代,這是每個人都要與之面對並共存的疾病;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在日本和台灣民眾因健忘等問題就醫時,醫師會詢問:「請問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請問100減7是多少?再減7呢?那再連續遞減呢?」等認知功能檢測,這些問題便是來自長谷川和夫在1974年研發的長谷川式簡易智能評估量表」(簡稱長谷川式失智症量表)

長谷川和夫在書中表示, 1974年研發並公開這份量表時,那時失智症還被稱作「老人痴呆」或「老年痴呆」,因此他也力推將此病去污名化,正名為「認知 症」(台灣稱失智症)。

長谷川和夫強調,失智症會根據當下的身心狀態時好時壞。所以,他希望大家摒除對失智症的錯誤想法,不要再認為「一旦得病就沒救」,或是「會變成一無所知」,也請不要把失智症患者當成特殊人種。

長谷川和夫指出,失智症的本質是「生活上的障礙」,主要特徵是失去了以往可以輕鬆做到的「普通生活」。這種變化,既不方便又很麻煩,家人也會不知所措。然而,周遭人的應對方式,可以大幅減輕這些障礙的嚴重程度。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