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顧好腸道成「帕金森氏症」救星! 吃「這」減少神經退化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帕金森氏症更是第2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台北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引述國外研究指出,增加腸道細菌代謝物可能是治療帕金森症的潛在方法之一,其中短鏈脂肪酸便是一種腸道細菌代謝物,雖無法直接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短鏈脂肪酸,但能透過增加飲食中的纖維量,像是水果、蔬菜、豆類等,讓纖維來幫助腸道內的微生物,分解成短鏈脂肪酸,減少神經退化。
黃郁純在臉書專頁「痔零姊姊 黃郁純醫師 良好生活 I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女醫 痔瘡手術」發文分享,近期發表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上的最新研究指出,增加腸道細菌代謝物可能是治療帕金森症或者是阿茲海默症的一種潛在方法。
錯誤摺疊α-突觸核蛋白 帕金森氏症發作
何謂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黃郁純說明,其為大腦部分多年來逐漸受損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Alzheime),第2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其病症發作是身體特定部位不自覺地顫抖 (震顫)、動作變得緩慢,以及肌肉僵硬不靈活等症狀。
關於帕金森氏症發作原因,黃郁純解釋,主要為大腦中部份神經細胞喪失引起的,包括「錯誤摺疊」的α-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 protein)在患者大腦積累形成聚集體,導致大腦中一種稱為多巴胺的化學物質減少,影響調節身體運動方面的作用。
而腦腸軸(gut–brain axis)是大腦、腸消化道2個器官間的溝通橋梁,黃郁純提到,腸道中的菌群也對此路徑貢獻匪淺,3者相互影響,調控全身各種生理作用,包括從腦部早期發育,到晚期老年的神經疾病,皆與此連結軸線有著密切的關係。
黃郁純表示,過去10年間,大量臨床前和臨床出版物揭示,在帕金森氏症中,腸道和大腦之間高度複雜的關係,同時各種腸道疾病也會間接影響帕金森氏症的發作機率。
短鏈脂肪酸中的丙酸 減緩帕金森氏症發作
近年更有多項文獻記載短鏈脂肪酸(SCFA),也就是一種腸道細菌代謝物,有助於減緩帕金森氏症的發作,那麼何謂短鏈脂肪酸?黃郁純指出,其為腸道厭氧細菌發酵的主要代謝物,由乙酸鹽、丙酸鹽和丁酸鹽3種大抵組成,幾乎是大腸內細菌發酵後的主要終產物。
黃郁純說,當腸道中的好菌(也稱為微生物)分解纖維並產生短鏈脂肪酸時,這些脂肪酸是腸道內最小的營養單位,可由腸壁吸收利用,為腸細胞提供能量、促進腸道細胞分化、維持健康腸道黏膜、促進腸道蠕動、抑制害菌並促進益菌生長等。
因此,黃郁純提及,多項文獻顯示,帕金森氏症主要是大腦中的α-突觸核蛋白聚集引起,而短鏈脂肪酸中的丙酸(丙酸鹽)可通過調節腸道和大腦間的信號傳遞,顯著減少帕金森症的神經退化。更有一篇《細胞報告》文獻發現,患有帕金森症的動物體內丙酸水準較低,因此通過增加丙酸水準,可抑制引起神經元死亡和運動能力缺陷的α-syn蛋白,而丙酸的神經保護效應是由神經元和腸道間的器官信號傳遞引起的。
腸道內微生物將纖維分解短鏈脂肪酸
了解短鏈脂肪酸與帕金森氏症間的關係後,要怎麼攝取短鏈脂肪酸?黃郁純表示,我們無法直接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短鏈脂肪酸,因此若想增加體內的短鏈脂肪酸,就直接增加飲食中的纖維量,像是水果、蔬菜、豆類中等,只要是纖維都能幫腸道內的微生物分解成短鏈脂肪酸。
黃郁純補充,腸道、腸道菌相、大腦其實相互關聯,就類似於緊張時,大腦就會釋放訊號給腸道,導致有些人便秘;同理,當維持腸道健康,也會間接提升到大腦的質量,因此家中有長輩者,建議幫他們提升飲食中的蔬果量。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