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雄胰臟癌逝》血糖升是癌王預告! 醫曝6大症狀速就醫
相關新聞請見
〔記者羅國嘉/台北報導〕前立委王世雄昨(20日)晚上在高雄長庚醫院因胰臟癌病逝,享壽63歲。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表示,胰臟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患者自身難以覺察胰臟異常。然而,有研究顯示,50歲以後得到糖尿病、血糖波動大、體重下降的糖友要注意,未來3年得胰臟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8倍。因此,若發現腹痛、腹脹、背痛及血糖升、黃疸、小便變深都是胰臟癌警訊,建議要檢查胰臟,才能早發現早治療。
林相宏指出,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症狀,大部分發現時有8成已經進展到中晚期。若有症狀,主要觀察胰臟腫瘤位置,而胰臟腫瘤可分為胰頭、胰體、胰尾,胰臟腫瘤有3分之2易發作於胰頭,3分之1則會發生在胰尾。不過,他坦言,雖然胰頭腫瘤早期可透過黃疸來發現,但最怕患者有黃疸卻又無痛,可能與腫瘤有關,像是胰臟腫瘤、膽道腫瘤等。
血糖上升恐是早期唯一症狀
林相宏表示,胰臟癌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而55歲以前的胰臟癌算是比較年輕的癌症,但有發現55歲前的胰臟癌趨勢有明顯上升,已佔10至15%,顯示胰臟癌有年輕化趨勢。另,據研究顯示,血糖和胰臟癌是互為因果,因為血糖的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胰臟癌會造成胰島素分泌下降,會導致胰島素「阻抗性」上升,而這2個原因都會造成高血糖,若長期血糖高得胰臟癌風險是常人1.5-2倍。
林相宏強調,血糖上升可能是胰臟癌早期的唯一症狀,尤其年紀愈大(>50歲)得到糖尿病的風險會愈高,但體重反而下降。因此當家族沒有糖尿病,只有自己血糖上升的情況下,記得要檢查胰臟,早期診斷也能早期治療。
3大高危險群應定期做健檢
林相宏呼籲,定期篩檢是關鍵,尤其是胰臟癌的3大高危險的患者,包含家族史,因為若家族有胰臟或膽道相關癌症,那麼遺傳的風險就會增高,一位罹病是4倍、二位是6倍、三位就是30幾倍;第2是菸酒族群;第3則是糖尿病族群。
林相宏提醒,不要永遠只知道做胃鏡、大腸鏡、腹部超音波檢查腹部,胰臟內視鏡超音波才有機會診斷出早期胰臟腫瘤,所以若有以上風險,請多加留意。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