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保母虐童》分辨虐待痕跡 醫:小心「甜甜圈的洞、斑馬紋」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北市1歲男童在送醫時,被發現雙手指甲被拔光,牙齒也被打到只剩下8顆,急救後仍傷重不治,疑似遭保母虐死。林筱琪診所醫師林筱琪表示,若在小於4歲兒童的軀幹、耳朵、頸部出現瘀傷,應高度懷疑有身體虐待的可能性。其中常見虐待痕跡包括:器物傷痕形狀;傷口上的齒痕距超過3公分;出現甜甜圈的洞、斑馬紋等特殊形狀的虐待性燒燙傷。
綜合媒體報導,1歲男童因家屬無力照料,經社會局和兒福聯盟轉介給劉姓保母照顧。然而,該名男童送醫急救時,卻被發現雙手指甲全被拔光,頭部有多處瘀傷,牙齒被打到剩下8顆,雙腿嚴重變形骨折,經急救仍傷重不治,疑似遭保母虐死。
遠離兒虐 認識TEN-4 BCDR
針對此次的兒虐事件,林筱琪在臉書專頁「林筱琪醫師快樂育兒」發文分享,身為家長一定要學會辨認兒虐的訣竅,其中最有名的便是TEN-4 BCDR(Torso Ear Neck- 4 Bruising Clinical Decision Rule),其可準確分辨小於4歲兒童虐待或意外瘀挫傷的臨床分辨法則,敏感度可達97%,特異度達84%。
針對法則的內容,林筱琪進一步說明,若在小於4歲兒童的軀幹、耳朵、頸部出現瘀傷,或在4個月以下嬰兒身上出現任何部位的瘀傷,都應高度懷疑有身體虐待的可能性。以下提供3常見虐待痕跡:
●器物傷痕形狀:棍打或繩鞭的標記、脖子的勒痕、掌/指印,或是新舊傷雜陳。
●齒痕形狀:成人的咬傷幾乎都是虐待,相較於被貓狗咬傷,成人齒痕距超過3公分,因此若超過3公分的齒痕,表示成人咬傷。
●虐待性燒燙傷:燙傷傷口邊緣和跟周圍健康組織間有非常明顯的界線,一般意外燒燙傷會呈現漸進過渡區域。相對地,傷口呈現「甜甜圈的洞」及「斑馬紋」則是將兒童浸泡到熱水,是浸泡虐待燙傷的強烈證據;香菸燒傷會是圓形一致的深度燒傷;利用電熨斗或電捲棒導致的烙印燒傷,則可能特殊形狀的接觸燒燙傷。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若懷疑孩童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或是性侵害、性騷擾,請撥打113專線,透過專業社工員接線服務,將可盡快救援在生命危機中的兒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