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衛福部新增3家醫學中心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質疑違反評鑑規定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針對衛福部日前公布醫院評鑑結果,醫學中心數目從19家增加到22家,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今日上午參加國民黨智庫「掛號費取消審查、分級醫療崩壞」座談會時質疑,衛福部醫事司在去年3月15日公告112年醫院評鑑及教學醫院評鑑作業程序,其中白紙黑字敘明每200萬人口得評定一家醫學中心,如果家數已達上限,就以當前數目為上限,而北區(北北基宜)上限家數就是8家,照理說應該不能再增加,但衛福部2月卻違反自己的公告,莫名其妙讓北區再增加2家醫學中心,聽說已有3位監察委員著手立案調查。
朱益宏:醫療體系成紅酒杯型 腳細易折斷
朱益宏指出,健保總額開辦原本是要讓台灣醫療體系呈現金字塔型態,在頂端的醫學中心家數應該少一點,基層醫療要壯大,但經健保實施後,去年11月的統計顯示,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的家數幾乎都增加了1倍,地區醫院則從600多家銳減到350多家,幾乎少掉一半,現在的台灣醫療體系已經變成紅酒杯型,開口很大,杯身小一點,腳非常細,一碰中間就會折斷,若照現況繼續發展下去,當疫情發生時會非常危險。
朱益宏表示,醫學中心業務應該以急診、重症、難症與住院治療為主,但目前醫學中心的門診量卻占健保申報點數的比例達53.92%,等於醫學中心每100元的收入,有53元是來自門診,有些醫學中心更離譜,門診收入佔比超過60%,反觀區域醫院門診收入比例為55.69%,地區醫院61.82%,看起來地區醫院的數字相對合理。
朱益宏要求政府拿出作為,既然大家都想成為醫學中心,就應該嚴格規定醫學中心門診收入佔比如果超過50%,評鑑應該被扣分,失去做為醫學中心的資格。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醫學中心每100個門診中,有54個門診都是看慢性病,這也違反外界對醫學中心的期待,衛福部應該限定醫學中心的慢性病人只能佔總數的10%或20%,凡是超過比例的醫院都不夠格成為醫學中心。
慢性病患應透過轉診制度下轉到基層醫院
他強調,慢性病患應該透過轉診制度下轉到基層醫院,政府卻明知而不作為,才會造成現在醫學中心以門診、慢性病收入為主的現象,醫學中心一直在蓋門診大樓,加開夜間門診,還延長門診時間,未來衛生局督導考核應該嚴格做指標要求,才不會讓醫院一窩蜂申請成為醫學中心。
朱益宏指出,根據衛福部的醫院評鑑公告,其中講明如果醫學中心評鑑分數一模一樣,就採醫學中心的5大任務分數做排序,分數低者就要被排除,如果5大任務分數也一樣,就以醫院評鑑成績來排序,如果還是一樣,就以教學醫院評鑑分數來排序,在此條件底下,各醫院評分幾乎不可能會完全一樣,更何況這次全台灣增加的3家醫學中心總分都不一樣,衛福部完全違反自己的公告,就算要再放寬,也應該等明年重新評鑑。
洪子仁:減少醫學中心門診量還需配套
也參加這場座談的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目前健保部分負擔的制度設計,並不會讓民眾感覺醫學中心的費用特別高,這對台灣醫療體系發展不利,如果要減少醫學中心的門診量,改成以住院為主,還需要一些配套,而且前提是提高健保住院支付標準或點值,讓醫學中心住院部門的收入可以提高上來並減少虧損,才可能減少醫學中心對門診收入的依賴。
洪子仁表示,全世界的醫學中心都是扮演醫療體系的領頭羊角色,除了處理急、難、罕、重症,還要配合國家醫療政策推動,在這樣的系統架構下,如果醫學中心與人口配比不對,會造成醫學中心的角色弱化以及區域(醫院)化,不利於醫療照顧體系的建構。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