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外媒猜測凱特王妃恐罹克隆氏症! 醫:未妥善診治當心癌變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英國凱特王妃自今(2024)年1月16日進行腹部手術後,目前仍持續休養,然而,外界對凱特王妃的病情多有揣測,有媒體傳言凱特可能得了「克隆氏症」!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表示,克隆氏症由口腔到肛門整個消化道都會侵犯,侵犯深度從黏膜層到肌肉層全層發炎,若沒有妥善診治易造成狹窄、穿孔、瘻管膿瘍或癌變。
李柏賢在臉書專頁「Dr.Le 李柏賢」發文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是因免疫系統攻擊腸道,造成腸道發炎的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可粗略分成克隆氏症(CD)、潰瘍性結腸炎(UC)。好發年齡為20到40歲;然而在生物製劑和小分子藥物的年代,發炎性腸道疾病手術率下降一半以上,那為何還會有許多患者需要開刀?最主要跟「診斷及用藥時機有關」。
李柏賢表示,許多克隆氏症患者因末端迴腸發炎,造成右下腹痛被當成盲腸炎開掉,之後還是持續腹痛、拉肚子,可能又被當成腸躁症治療無效,後來幾經轉診才確診為克隆氏症;因此,由於發炎性腸道疾病腸和躁症共同症狀拉肚子、肚子痛,但是若出現警示症狀,包含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發燒等,就要注意進一步就醫排除發炎性腸道疾病。
應將降階治療視為標準照護
李柏賢接著說,對於治療克隆氏,2年內使用物製劑效果比2年後好,包含有效率、手術率、腸損傷、併發症等。一項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刺胳針胃腸肝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3)研究,針對一組在克隆氏症診斷2週後就給予降階治療(生物製劑加上免疫調節劑),另一組則是升階治療,使用傳統藥無效再用生物製劑。
觀察1年後結果發現「降階治療」有較高無類固醇、無手術臨床又沒症狀的比率,為79%vs15%;有較高的內視鏡癒合率(目前治療目標)為67%vs44%;較低的緊急手術率1:10人;較少的復發次數為30vs225次數;較低的嚴重感染率3vs8人。
李柏賢表示,所以這個研究的結論是新診斷克隆氏症患者儘早使用生物製劑,在一年後有較好的預後、較低的併發症,對於新診斷活動性克隆氏症,應將降階治療視為標準照護,治療到達到目前治療目標內視鏡黏膜癒合,甚至是更高的目標影像學上全層癒合,之後可有最低的復發風險和併發症機會。
戒菸、飲食及生活調整 重回健康人生
李柏賢強調,有近一半克隆氏症患者,在戒菸、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後,病情就穩定、黏膜完全癒合、沒發炎,且這些族群並不一定需要降階治療,所以提醒民眾,戒菸仍是重要的預防原則,因為抽菸是目前已知造成克隆氏症惡化的因素之一。另,以目前各IBD中心的診治能力,只要早期積極尋求醫師診斷與治療,都有很高的機會可避免手術回到正常工作與生活。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