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青春不「藥」痘! 食藥署點5藥物恐致痤瘡

2024/02/27 17:13

食藥署分享5種藥物可能有致痘風險,包含:類固醇、激素藥物、結核病藥物、導抗癌標靶藥物、鋰鹽;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吃藥後莫名長滿臉痘?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彙整可能致痘藥物,包含類固醇、激素藥物、結核病藥物、導抗癌標靶藥物、鋰鹽(lithium)。另提醒,若有皮膚問題,仍然應該諮詢專業皮膚科醫生,並且提供近期有服用的保健食品或藥物讓醫師判斷。

類固醇:這類藥可以抑制身體的發炎反應,但也可能增加皮膚油脂分泌。過多的油脂會堵塞毛孔,導致痘痘。此類副作用通常與劑量有相關,減低劑量後即可改善,也可用治療痘痘的藥膏來治療。

激素藥物:一些激素藥物如同化性雄性類固醇(anabolic-androgenic steroids)或睾固酮 (testosterone)可能會影響體內激素的平衡,導致油脂分泌增加,引發痘痘。此類激素藥物有時不適合停藥,就可考慮使用A酸治療來痘痘。

鋰鹽:鋰鹽造成痘痘的機制尚未被完全理解,有些研究認為,鋰鹽可能增加皮膚中某些化學物質活性及發炎反應,導致痘痘發生。由於常見的痘痘治療藥物如口服A酸,可能會影響到鋰鹽的治療效果,而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藥品與鋰鹽有交互作用,所以治療的選擇很有限。

結核病藥物:用於結核病的藥物像異菸鹼醯肼(isoniazide),可以改變皮膚上細菌的組成或影響免疫反應,進而導致痘痘發生,通常停藥後可緩解。

抗癌標靶藥物:某些抗癌的標靶藥品,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等,有高機率發生藥物導致的痘痘。這是因為藥物抑制了表皮生長因子,導致皮膚異常生長或發炎,這類副作用會影響全身的皮膚。這樣的狀況必須使用類固醇或是抗生素來治療。至於某些治療痘痘的藥物如水楊酸,因為會加重皮膚的發炎反應,因此不適合用在這種情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