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保砍價藥界估半年後缺藥潮 薛瑞元:取代性低藥品未調價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健保署預計4月1日啟動新一波藥價調整,共影響約4500項藥品、調整金額55.3億元,品項數為2013年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以來最少,但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健保砍藥價後,通常醫院採購時也會再砍,等於藥廠被砍2次價格,已有生產13項慢性病藥品的藥廠被砍9項藥價打算停產,預估最快半年後恐再掀起缺藥潮。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強調,調價時都有評估,取代性較低的藥品盡量不調降。
黃金舜指出,國內新藥占整體藥品約7%,其餘9成以上都是已過15年專利期的老藥,以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用藥為大宗,也是健保砍藥價首當其衝的對象,擔心影響600萬名慢性病患者用藥。
黃金舜說明,健保每次調整藥價時,藥廠已承受1次砍價,當醫院採購議價時,又要再次被砍1次價格。舉例來說,健保調整藥價後,1顆藥降為10元,醫院採購經過議價會再降至6元,其中價差利潤被醫院拿走了,但隔年健保署調查藥價時,以為還有4塊錢的調價空間,就按照規定再往下砍價。
黃金舜說明,這種狀況或許藥廠第一、二輪可挺住,但第三輪可能就不敷成本撐不下去,進而決定不再生產,也許有人會說可以向健保申覆,然而通常是單價高、資源足的原廠藥業者會這麼做,本土廠商規模小,在整個過程又要提供成本分析,又恐涉及商業機密,且會造成利潤壓縮到極限,多半意願不高。
黃金舜也透露,已有生產13項慢性病藥品的藥廠被砍9項藥價打算停產,預估最快半年後恐再掀起缺藥潮,建議健保署可盤點已到地板價的藥品,並統一進行採購,不要經由醫院議價,保障藥廠利潤,降低缺藥風險。
薛瑞元今(26)日下午出席「第24屆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頒獎典禮」時表示,今年健保調整藥價品項較少,影響層面應比往年小,且受影響不限於本土藥廠,原廠專利過期藥品砍得較多。他也提到,調整時都已評估是否會因為價格過低而影響藥廠生產意願,所以取代性較低的藥品盡量不予調降價格,若藥廠認為核價太低,也提供申覆機會,可檢具成本分析資料要求重新評估。至於地板價藥品由健保統一採購的建議,目前沒有這項機制,也不一定是好的方法。
健保署長石崇良補充,此次藥價調整金額為55.3億元,占總申報藥費的2.8%,低於歷年平均3.3%。目前健保給付藥品約14000項,其中約9500項未調整,4568項藥品調整,國產藥品3590項、占78.6%,調整金額占總調整額度35%,而輸入藥品978項的金額占比則是65%。
石崇良指出,此次調整時,已經考量基本藥物品項、調降幅度及基本價保障等原則,以確保藥品穩定供應。公告後,廠商如有不敷成本情況,可於3月8日檢具成本分析資料,向健保署提出價格調整建議。
石崇良強調,藥價調整機制,使健保可有餘裕收納新藥的給付,而健保藥品政策改革相關方案也積極研議修法草案,持續與相關利害團體討論溝通中。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