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小嬰兒頻吐奶且體重減輕 「肥厚性幽門狹窄」男寶寶較常見

2024/01/23 15:50

多數新生兒都有溢奶的情形,但如果寶寶出現噴射式般地吐光奶水,嘔吐情形一天比一天頻繁且體重減輕,要小心可能是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photoAC網站)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位45天大的嬰兒因頻繁嘔吐且體重不增就醫,經一系列檢查,確診為先天性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經小兒外科醫師進行幽門環狀肌切開術,術後進食良好,住院7天後順利出院;醫師指出,出現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症狀的年齡通常是2-6週大的嬰兒,而男嬰發生率為女嬰的4-6倍,原因不明。

噴射式吐奶 且一天比一天頻繁需提高警覺

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級醫師林隆煌指出,多數新生兒都有溢奶的情形,溢奶是奶水由嘴角,偶而同時由鼻孔流出。溢奶較厲害時,也有類似嘔吐般噴出,但是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如果嘔吐情形一天比一天頻繁,程度越來越厲害,到最後幾乎每一餐喝了奶水很快就出現噴射式般地吐光,而且吐出的內容物為奶水不含黃綠色膽汁,新生兒體重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日漸減輕,這時就要懷疑小病人是否罹患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

幽門肌肉肥厚狹窄 奶水無法進入十二指腸

林隆煌指出,胃的入口為賁門,出口是幽門,賁門位在食道和胃間,食物經由賁門進到胃裡,新生兒因賁門功能尚未成熟,進入到胃裡的奶水很容易回流到食道和口腔造成溢奶,而幽門則位於胃和十二指腸之間,胃內初步消化的奶水經幽門進入十二指腸,如果幽門的肌肉層肥厚,其通道被擠壓變窄且肥厚的肌肉無法放鬆,如此胃內的奶水就不能順利進到十二指腸,此即稱為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

寶寶為了讓胃裡的奶水可通過狹窄的幽門,胃必須做更強有力的蠕動,劇烈的蠕動反而使無法通過幽門的奶水嚴重地回流,如此就會造成噴射式的嘔吐,這樣的新生兒,出生後就容易出現經常性嘔吐,尤其是在開始餵食時會特別明顯,同時體重不但不會增加,甚至會減輕,尿量減少,有時還會有脫水的現象。

亞洲黃種人發生率萬分之5-8 男嬰是女嬰的4-6倍

亞洲黃種人出現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的發率約為0.5/1000-0.8/1000之間,男嬰發生率為女嬰的4-6倍,原因不明,推測是由於幽門之副交感神經叢發育不成熟,致使蠕動不協調而引起肌肉肥厚。

嘔吐為最主要的症狀,最初只是像反胃的狀況,症狀逐漸加劇則變成噴射狀的情形,隨著阻塞程度的加劇,每次餵奶後都會出現嘔吐,嘔吐黏液及乳化的奶水,有時因胃壁受磨損會有少許血液,但嘔吐物不會含有膽汁,隨著症狀的持續病人會有便秘,體重不增反減、少尿、脫水、缺少皮下脂肪等,有時還會有高膽紅素血症,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有上述典型的症狀,診斷並不困難。

手術治療 術後4小時即可餵食

確定診斷後,即由小兒外科醫師開刀,手術治療是於右上腹部橫切約3-4公分的傷口進入腹腔,找到肥厚的幽門做肌肉層切開術及保持黏膜的完整,術後4小時病人即可餵食,一般在術後1-2天,待進食良好,病人即可出院,此病預後良好。

需與胃食道逆流、巨結腸症及感染等鑑別診斷

林隆煌提醒,許多原因會造成新生兒嘔吐,必須和胃食道逆流、十二指腸閉鎖或狹窄、十二指腸蹼、腸旋轉不良、環狀胰腺、先天性巨結腸症、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嚴重感染(泌尿道感染、敗血症)等做鑑別診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