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燈籠果」酸甜好滋味! 營養豐富還能煮成青草茶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灣水果種類豐富,外觀像燈籠的「燈籠果」是許多「高年級生」的童年零嘴。中醫師林本庭指出,燈籠果又稱為「苦蘵」,古人常將其煮成青草茶,逼出體內暑氣;而燈籠果的營養豐富,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A、B1與C及鐵、鉀離子等。腎臟病的患者不適合吃太多;味道偏酸,容易胃食道逆流的族群也要留意。
林本庭在臉書專頁「林本庭 中醫師」發文表示,在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裡就有記載「酸漿苦蘵,一種兩物也」,苦蘵屬於寒性的藥材,古代人常將其煮成青草茶,在夏天能逼出體內的暑氣。果實外面像「燈籠」的東西,其實是花的萼片。花凋謝後的萼片不會脫落,經過自然風乾,就好像鏤空狀的燈籠紙。
另外,農糧署指出,燈籠果本名為「小果酸漿」,小果酸漿的果實包在花萼內,外形似小巧的燈籠,飽滿勻稱、外層萼片乾燥,果實則呈現金黃色,又稱為黃金莓,有豐富維生素C,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且熱量低,用途與番茄相似,可直接食用,或者製成沙拉、甜點、果醬、果凍、調味品等。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