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33歲男半側臉部無力憂中風 就醫竟罹貝爾氏麻痹

2023/12/14 13:30

33歲男子日前因忽覺臉麻後,隔天就開始出現半側臉部無力的症狀,由於擔心是中風導致,因此緊急到急診檢查,結果確診為貝爾氏麻痹,也就是所謂的顏面神經麻痺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貝爾氏麻痺是顏面神經麻痺各類型中最常見。中醫師褚衍強分享,1名33歲男子日前因忽覺臉麻後,隔天就開始出現半側臉部無力的症狀,由於擔心是中風導致,因此緊急到急診檢查,結果確診為貝爾氏麻痹,也就是所謂的顏面神經麻痺症。

推測其病因與病毒感染所致有關

褚衍強在臉書專頁「中醫安心講堂 褚衍強中醫師」發文指出,貝爾氏麻痺是顏面神經麻痺各類型中最常見的。部分臨床研究顯示,多數病患在出現症狀數天前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因此推測其病因與病毒感染所引發的顏面神經發炎有關,而面癱或癱瘓則被認為是由於顏面神經發炎和水腫所引起。

褚衍強表示,對於特發性貝爾麻痺的發病機制,1型單純皰疹病毒的重新活化被認為是最相關的感染。其它病毒感染,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6型也很常見。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儘管使用了配對血清或唾液、血液和腦脊髓液進行各種血清學測試,卻依舊無法找出真正的病因。

出現眼乾或口乾、味覺障礙或喪失

褚衍強強調,在臨床推論中,顏面神經在顳骨內的狹窄管中行進,因此腫脹可能導致神經受壓,並導致暫時或永久性的神經損傷。顏面神經將神經衝動傳遞到臉部肌肉,也傳遞到淚腺、唾液腺、鐙骨肌、來自前舌的味覺纖維以及來自鼓膜和後耳道的一般感覺纖維。因此,貝爾麻痺患者可能會出現眼乾或口乾、味覺障礙或喪失、聽覺過敏以及眼瞼或嘴角下垂的症狀。

醫師表示,貝爾麻痺患者可能會出現眼乾或口乾等症狀;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褚衍強接著說,美國神經學學會(AAN)和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會(AAO-HNSF)分別於2012年和2013年發布了貝爾麻痺臨床實踐指南。為建立起共同標準與語言,此篇文章主要使用AAO-HNSF指南作為主軸,並參考其他相關詳細資訊、描述和發現。

6種治療方式注意事項一次看

1.類固醇:根據AAO-HNSF指引強烈建議,16歲或以上的貝爾氏麻痺症的患者,在症狀出現72小時內需開立口服類固醇處方。但在加拿大指引中,強烈建議所有貝爾氏麻痺患者使用皮質類固醇。而關於適當的劑量,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與貝爾麻痺症初始標準劑量的50-60 毫克相比,100毫克或更多的初始高劑量類固醇,更能增加患者痊癒的機率。

2.抗病毒藥:對於抗病毒藥的使用,AAO-HNSF和加拿大指引都強烈建議,不要對新發作的貝爾氏麻痺「單獨」進行抗病毒治療;但可以在貝爾氏麻痺症狀出現72小時內採用「合併」治療。然而,在另一項研究中顯示,與單獨使用皮質類固醇相比,抗病毒藥物和皮質類固醇聯合治療對顏麻的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簡單來說,抗病毒-類固醇聯合療法,對於治療急性顏面神經麻痺的有效性仍有爭議,但情況嚴重時還是可以考慮。

3.尼莫地平(Nimodipine):是一種鈣通道阻斷劑,可透過減少神經元損傷後的細胞凋亡來發揮神經保護作用,2019年公布的一項分析顯示,它顯著增加了臉部運動恢復的可能性。

4.低強度雷射:與單獨的物理治療相比,低強度雷射治療(LLLT)合併物理治療可產生顯著的改善。

5.電刺激:AAO-HNSF或加拿大指引均不建議電刺激。

6.針灸:最近一項關於針灸的分析報告指出,由於相關研究品質差且存在異質性,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針灸的療效和安全性。但依據國內相關研究顯示,患病初期幾天內症狀會持續惡化,但在黃金治療期中搭配針灸療法可有效改善預後,而且愈早治療效果愈佳,在中醫選用的穴位上可參考以下6種。若超過1個月沒改善會加強補氣,可使用合谷、列缺、三 陽絡。足三里、三陰交。

●基本七針:翳風、下關、地倉、夾車、攢竹、瞳子髎、 陽白 。
●肩頸僵硬:風池 。
●眼皮下垂:絲竹空 。
●顏面僵硬麻痹:迎香、顴髎、四白透承泣。
●唇周僵硬:水溝、承漿。
●咀嚼不暢:大迎。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