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醫透露黴漿菌「難診斷」提醒:乾咳一週以上是警訊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各位家長關注的想必是黴漿菌,甚至有醫師笑稱「我以為又有全新的新興傳染病」。醫師認為黴漿菌診斷困難,通常乾咳超過一週,才會懷疑是黴漿菌;同時若診斷為黴漿菌,務必要走完療程,吃完藥物。雖感染多數不算嚴重,但傳染給脆弱族群就不太好了。
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在粉絲團「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說明,黴漿菌真的不好診斷;這是指在臨床和在微生物學上都不是很容易。臨床上,黴漿菌屬於較為特別的細菌,病人感染上黴漿菌後症狀通常很不具有特異性;超過一個禮拜以上的乾咳(non-productive cough)是比較會讓醫師懷疑其診斷的線索。
另方面林智葳補充,微生物學證據上,因為黴漿菌長得很慢,所以細菌培養不易;PCR採檢則容易採集到休眠中或細菌死掉的基因片段,容易過度診斷;用間接的抗體濃度上升(IgG四倍上升)也不可靠,且耗費時間太久(兩個禮拜的時間病人通常都已痊癒)
所以結論是,醫師在診間說「您或您的孩子這次是黴漿菌感染」,大部份都是用經驗或其他間接證據判斷,通常沒有像其他流感、腺病毒、新冠這些來的有把握,也是診斷上面的困難處。
林智葳說明,「所以我很少對我的病人下黴漿菌的診斷」;原因是診斷工具有限、且光靠臨床症狀與身體檢查真的很難確定、最後黴漿菌的表現有時會跟過敏、氣喘或是其他疾病極為類似,所以執業這幾年來我幾乎沒有對我的病人下過此診斷(很有把握的那種)。「當然現在有廠商出了黴漿菌的快篩,可以由喉頭採檢幾分鐘後得知結果,但我用的經驗還不多,對其準確度還沒很有把握。」
林智葳強調,當你的醫師跟您說了「您可能是黴漿菌」的診斷,甚至也開立了特別的抗生素(日舒、多喜黴素、或可樂必妥)時,請一定要把療程吃完、努力配合;因為黴漿菌的感染雖然大部份都不嚴重(完全不治療也可能康復),但治療不完全容易產生抗藥性,且傳染期極久,如果不小心傳給了脆弱族群(小孩、長輩)那就不太好了。不過他也引用統計數據,強調黴漿菌感染者並未明顯增加,請家長切勿慌張。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