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毒無解毒劑! 食藥署:台灣河豚以肝臟及卵巢毒性最高

2023/11/26 21:59

食藥署提醒,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強度與痲痺性貝毒相當,且具耐熱性,加熱並無法將毒素破壞;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食藥署提醒,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強度與痲痺性貝毒相當,且具耐熱性,加熱並無法將毒素破壞;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南投縣仁愛鄉傳出民眾食用河豚肉造成1死8人送醫。食藥署提醒,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強度與痲痺性貝毒相當,且具耐熱性,加熱並無法將毒素破壞,若不慎食用易出現手腳麻痺、眩暈,嚴重可能導致橫膈膜運動停止,引發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率約61%。

台灣河豚約30餘種

食藥署在網站指出,河豚為暖水性魚類,分布於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海域,在台灣近海有30多種。體型有長、有短、有圓、有方,共同特點是遇到危險時,會將肚子漲大以嚇走敵人。河豚肉味道鮮美,其毒素為河豚毒素。河豚因種類、地域及季節不同而有毒性強弱之分,其中卵巢、肝臟含有劇毒,腸、皮膚含有強毒,也有肉中含毒者。

食藥署表示,國內以往發生的河豚毒素中毒案件,多因不明瞭自己吃的是河豚,或吃到其他非河豚卻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如蝦虎、貝類、螺類及不知名的魚種)而中毒。台灣河豚種類約有30餘種,一般以肝臟及卵巢毒性最高,其次為皮膚及腸等(如下表)。部分河豚之肌肉雖然無毒,但其內臟部位可能有毒,在料理的時候毒素很可能會污染到魚肉。

應先催吐將胃內容物排出

至於如何預防?食藥署提醒,由於無解毒劑,因此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對於嘔吐嚴重的患者,補充足夠的體液及電解質。 但如患者已產生明顯肌肉無力現象,則應隨時準備放置氣管插管,並以人工呼吸器幫助呼吸。

除此之外,也應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自己不認識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等);及避免食用毒性較大的內臟部位;如果在食用水產品後產生中毒症狀,應先催吐將胃內容物排出,並儘速就醫,以免因中毒嚴重,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