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雙胞胎開放性動脈導管 兩醫院聯手急手術成功搶救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苗栗縣39歲陳姓婦人已生產6胎,今年6月底發現月經遲來,到婦產科檢查發現已懷孕5個多月,但她因家庭經濟因素,後續未做產檢。陳婦7月突感下腹痛並伴隨陰道出血,被緊急送往頭份為恭紀念醫院,產下一對26週的雙胞胎女嬰,但這對雙胞胎女嬰因早產發生「開放性動脈導管」症狀,為恭啟動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醫院合作建立的急重症轉診快速通道,迅速轉送進行手術,術後恢復情況良好。
為恭紀念醫院指出,陳婦被送到醫院後,由婦產科醫師陳柏廷接生,自然產出26週雙胞胎女嬰,體重分別為880公克及990公克。生產當天適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嬰兒室主任蔡明倫在院支援醫療業務,也與小兒科醫師徐宇辰在產房待命。
蔡明倫、徐宇辰2人評估這對雙胞胎女嬰為早產的超低體重兒,出現呼吸急促,立刻安排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除給予持續性正壓呼吸器,為恭醫院也立刻啟動與中國附醫兒童醫院合作建立的「急重症轉診快速通道」,於一小時內送達台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進行開放性動脈導管手術。
為恭醫院表示,胎兒的主動脈和肺動脈之間存在一個「動脈導管」的連通道,通常足月兒在出生後兩至三天內會自動關閉,但對於早產兒而言,因為動脈導管的平滑肌纖維層較薄,導致無法有效地關閉這個通道,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
為恭醫院表示,醫院去年與中國醫藥大學策略聯盟,引進醫學中心級醫師,並自去年12月起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支援新生兒科醫療業務,每週安排新生兒科專科醫師至為恭醫院提供臨床醫療服務看診巡視新生兒,強化緊急醫療新生兒照護能力,持續為孕產婦與新生兒優質的醫療品質努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也是衛福部「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六大核心醫院之一,透過合作模式提升苗栗縣的孕產婦和新生兒專業的醫療服務。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