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9成胃癌患者曾染幽門螺旋桿菌 4檢查一次看

2023/11/04 19:27

醫師表示,胃癌患者中高達9成的人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加上幽門螺旋桿菌具傳染性,建議還是積極治療;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胃癌成因複雜,而在胃癌的危險因子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重要危險因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表示,胃癌患者中高達9成的人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加上幽門螺旋桿菌具傳染性,建議還是積極治療。建議有長期胃不適、家族史者,可定期做檢查,目前檢查方式有:血清抗體、糞便抗原、胃鏡取樣以及碳13尿素呼氣法。

幽門螺旋桿菌是什麼?陳威佑在臉書專頁「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發文解釋,它是一種可活在胃部的螺旋狀細菌,它可將尿素轉化成鹼性的氮來中和胃酸,以適應強酸的胃部環境;還會分泌酵素,破壞胃黏膜的表皮細胞,從而引發胃炎。大多數感染者在初期沒有症狀,不過有些人會出現消化不良、胃灼熱、胃酸逆流、噁心、脹氣等症狀。

陳威佑指出,雖然大多感染者在一開始無症狀,但常會引起胃黏膜發炎,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胃炎,而這些疾病會導致胃黏膜受損,因而增加罹患胃癌發生的機率。據統計,台灣成年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達50%;而衛福部資料顯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罹患胃癌機率是一般人的5.6倍,而如果發展成慢性胃炎的話罹癌風險更高。

常胃不適、家族史者 建議定期檢查

如何知道自己有無幽門螺旋桿菌?陳威佑表示,由於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沒有症狀,因此建議胃部長期不適者、有胃部疾病家族史的人定期檢查。目前檢查方式有:血清抗體、糞便抗原、胃鏡取樣以及碳13尿素呼氣法。

●血清抗體:可以測出體內是否有免疫反應,但由於抗體在桿菌消除後仍會存在體內6個月至1年,因此無法確定是目前或曾經感染,常用於檢測過去的感染史。

●糞便抗原:檢查糞便樣本中是否含有抗原,較簡易方便,適合兒童等不適合其他檢測方法的患者。

●胃鏡取樣:是利用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在胃壁黏膜做切片取樣,可同時觀察整個胃部是否有潰瘍或早期胃癌之病變。

●碳13尿素呼氣:患者需飲用含尿素和標記碳的溶液,然後醫生檢查呼氣樣本。

經過治療可有效降低5成罹癌風險

至於如何治療?陳威佑強調,通常會開立可抑制胃酸的藥物,幫助胃壁痊癒,如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再加上2-3種抗生素來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治療7-14天,療效可達90%。治療完成後會再經由碳13尿素呼氣或胃部取樣檢查是否根除細菌,由於幽門螺旋桿菌需要時間繁殖,通常會在療程結束幾週後再檢查,才能確定是否滅菌失敗或復發。經過治療可有效降低50%罹癌風險。

陳威佑提醒,雖然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一定會導致胃癌,但還是可能演變成其它胃部疾病,並增加胃癌風險。若長期胃痛、消化不良,或有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等疾病,或家中有胃癌病史者,還是建議治療以免惡化。另,幽門螺旋桿菌與衛生習慣有關,吃飯前、如廁後要記得洗手、有良好生活習慣,包括避免吸菸飲酒、不吃醃漬辛辣食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