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李克強心臟病猝逝 美心臟協會:除了胸痛更要注意「這些」症狀

2023/10/27 12:50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因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今晨於上海逝世。(中央社)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月26日突發心臟病,經緊急搶救無效,於今晨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壽68歲。美國心臟協會指出,心臟病發作是有徵兆的,除了胸痛,在手臂、背部、頸部,甚至下巴或胃部都可能出現疼痛或不適,有的人沒胸痛卻出現呼吸急促,或是出冷汗、噁心、頭暈也要注意。

美國心臟協會表示,有些心臟病發作是突然而劇烈的,但有些心臟病發作則緩慢,伴隨輕微的疼痛或不適,可以從下列幾點觀察:

●胸部不適:大多數心臟病發作都會導致胸部中央不適,持續幾分鐘以上,或者可能會消失然後又出現。它可能會讓人感覺不舒服的壓力、擠壓、飽脹或疼痛。

●上半身其他部位感到不適:症狀可能包括一隻或兩隻手臂、背部、頸部、下巴或胃部疼痛或不適。

●呼吸急促:無論有或沒有胸部不適,都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其他跡象: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出冷汗、噁心或頭暈。

女性可能出現非典型症狀

美國心臟協會也提醒,女性與男性心臟病發作有些微不同,除了最常見的胸痛 (心絞痛)或不適。女性也可能會出現其他通常與心臟病發作無關的症狀,例如呼吸急促、噁心、嘔吐以及背部或下巴疼痛。

遠離壞習慣 做個好「心」人

另外,根據衛福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共計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平均約22分鐘就有1人。國民健康署表示,8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壞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心臟。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從健康生活型態做起!

壞習慣拉近與心血管疾病的距離檢視單:
●壞習慣1.飲食不均衡,愛重鹹、嗜糖、油炸、加工品、精緻化飲食。
●壞習慣2.缺乏運動。
●壞習慣3.睡眠不規律。
●壞習慣4.抽菸、喝酒不忌諱。
●壞習慣5.體重過重或肥胖不在意。
●壞習慣6.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不控制。

國健署提醒,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更應愛護自己的心,檢視壞習慣有多少,風險就會有多高,千萬別仗著年輕就不管,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心血管疾病帶來的威脅才是上上之策。另,春季氣溫變化大,早晚溫差大,要注意保暖,避免血壓突然增高。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