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秋季蕁麻疹來如風! 食藥署:避免搔抓可冰敷止癢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秋季溫、濕度變化大,皮膚易乾燥敏感,一旦接觸過敏原,皮膚馬上出現許多疹塊,甚至會越抓越嚴重。食藥署表示,治療急性蕁麻疹最重要的是找出病因,並避免再度接觸誘發因素,才能儘速痊癒。在復原前不要搔抓,以免皮膚損傷造成細菌感染或留疤。感到不適時,可用冰敷止癢,症狀較嚴重,則可就醫或至藥局諮詢藥事人員,使用藥品治療。
食藥署指出,蝦蟹、堅果、酒精、塵蹣、染髮劑等屬於過敏原,可能誘發急性蕁麻疹。發作時,人體免疫反應會釋放組織胺,造成血管擴張、組織腫脹,產生形狀不一的凸起疹塊,有些人甚至會有搔癢感。而急性蕁麻疹多在數小時到數天自行復原,皮膚不會留下痕跡;若反覆發作6週以上,則為慢性蕁麻疹,建議就醫治療。
抗組織胺藥品可達緩解作用
食藥署表示,治療急性蕁麻疹可依照藥事人員指示,使用含抗組織胺成分之指示藥品,抗組織胺藥品可干擾體內組織胺作用,達到緩解效果,但可能有視力模糊、暈眩、嗜睡的副作用,如需從事專注的工作,應先和藥師討論。當抗組織胺藥品無法改善症狀,可至皮膚科或風濕過敏免疫科就醫,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使用其他藥品治療。但如果出現「血管性水腫」症狀,如金魚眼、香腸嘴、喉部腫脹等,則應立即就醫治療,以免發生呼吸困難,危及生命。
食藥署提醒,為了預防復發,一定要儘可能避免接觸過敏原,並維持良好生活作息。若頻繁發生,可向醫師、藥師諮詢,調整作息飲食,並適度使用藥品改善。
轉載自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944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