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醫療急先鋒》與時間賽跑的心臟科醫師 高市聯醫院長馬光遠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有些病可花時間診斷和治療,但是心臟病和腦中風,卻只能和時間賽跑,越早搶救存活率越高。」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院長馬光遠是心臟內科名醫,畢業於國防醫學院及中山大學EMBA,曾赴美國聖地牙哥施貴寶醫院進修專攻介入性心導管,過去在高雄榮總任職時,不僅建立急診導管室綠色通道,患者送到急診室要在1至1.5小時處理好,更與團隊積極推動救護車「到院前12導程心電圖」無線傳輸,爭取黃金搶救時間,救回不少心肌梗塞病患。
「內科裡的外科」 救與不救都難
對於心臟內科,馬光遠的解讀是「內科裡的外科」,除了診斷和藥物治療,又需外科模式的介入性治療,這樣「內外兼具」也是吸引他投入專研的原因。
至今超過30年臨床治療上,讓馬光遠印象深刻的患者已不計其數,尤其是患者與家屬面臨生死抉擇時,救與不救,都是人生的最大課題。
馬光遠說,曾有1位高齡86歲的老太太,因胸口難過被送到急診室,他不到1小時就把2條堵死的血管打通,但老太太在加護病房觀察時,還是覺得悶痛、喘,半夜時突然喘不過氣緊急插管,後續發現她的心臟肌腱僧帽瓣(二尖瓣)斷裂、壞死,血液倒流造成肺水腫。而面臨的問題是,86歲高齡又有糖尿病、肥胖等問題,當時開刀死亡率在5成、甚至高達8成,但不開刀的話,9成以上也活不久,手術與否讓家屬相當掙扎。
老太太當時插管無法說話,5個子女中4個反對開刀再受罪,1個支持有機會就要拚,後來馬光遠拿紙板做圖卡向老太太說明,老太太當時手比圈,自行決定要動手術。
馬光遠說,後續過程對老太太而言很折騰,管子很粗要放在腿上血管和胸管,還有氣管、鼻胃管、尿管等身上要插很多管子,葉克膜撐了10幾天手指頭和腳趾頭黑掉5、6根,不過家屬堅持不願截肢,期間也併發急性腎衰竭、肺水腫、肝衰竭等,曾幾度差點撐不過去,但是很奇蹟的是,約1個半月後,肝腎功能都慢慢恢復,使用抗生素3個月後,病人意識完全恢復,至今2年已能走路,對老太太的毅力讓他相當佩服。
一度胖到88公斤 均衡飲食加運動揮別足底筋膜炎
馬光遠說,「醫療注重細節,但醫療沒有萬能的」,重點還是要尊重專科和專業,而且也以星雲法師的座右銘「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為重要的人生哲學,他說,在醫療行業常要站在病人的立場為他們想,甚至解說病情時都要相當小心,因為會關係到病人的一生。
談及養生之道,現年62歲的馬光遠表示,自己在52歲前很少運動,當時胖到86至88公斤,因為出現膝蓋痛、足底筋膜炎,才開始意識到要減肥,也曾試過生酮飲食,雖然有效,但血脂肪卻變高,而且不易持久,後來採7成均衡飲食、3成做運動方式,採循序漸進的方式慢跑,跑久了之後發現膝蓋不痛了,足底筋膜炎也好了,後來更加入肌力訓練,至今仍維持跑步和上健身房運動的習慣。
設一站式入出院服務 因應人口老化
對於高市聯醫的展望,馬光遠表示,高市聯醫是綜合醫院,雖不像醫學院的分工那麼細,但在全人照護上,像是內、外、婦、兒科,心理、復健科以及營養師、藥師等都很周全,中醫科也相當知名,尤其最早是由婦幼醫院起家,目前兒醫有7位主治醫師24小時值班,歷任好幾位院長都是乳癌專家,今年3月,醫院啟用第2心導管室,引進最新的雙向數位平板心臟血管攝影X光機,成為治療心導管病患的新利器。
馬光遠說,高市聯醫除了與附近診所做資源整合,也努力與醫學中心垂直整合醫療人才、智慧醫療、採構等資源,近期老建築物、病房也陸陸續翻新,並建立一站式入院及出院服務,縮短病人的等候流程;在長照協助上,也有A個管師、居家B個管師、居家安寧以及成立4個C據點做老人的照顧,以因應社區人口老化,失智、失能老人越來越多的問題。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