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減重不敢碰澱粉? 研究:攝取碳水可增加代謝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健康意識抬頭,減肥方法也越來越多樣。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指出,無論使用何種方式,都得從認識食物、找到與自己契合的飲食模式並察覺自己和食物的連結開始。而減重不代表要忌口美食,瑞士研究發現,短期過度攝取碳水化合物,能增加瘦體素和基礎代謝率。他也建議把聚餐安排在高碳水日,適量攝取澱粉,也能幫助減重。
蕭捷健在臉書專頁「減重醫師-蕭捷健」發文表示,連假後想趕快減重?減重其實沒有什麼花招,愈簡單樸實的方法愈有效;對此,分享3個有助瘦身的方式如下:
認識食物
蕭捷健建議,多了解自己吃的食物,像是蛋白質應該怎麼吃、吃多少,瞭解原型碳水、學著分辨油脂好壞等。
他舉例,像是碳水循環飲食法,重視食物的組成,每餐至少約一個掌心的蛋白質,加上比肉更豐盛的蔬菜;吃對食物,比計算總熱量還要重要。
找到與自己契合的飲食模式
蕭捷健指出,減重絕對不是要忌口美食,也不用取消社交生活。每天都吃低碳水飲食,體重初期會快速下降,但之後就會停滯。等到重新開始攝取碳水,體重就會快速回升。
瑞士洛桑大學一篇刊登於《國際肥胖雜誌》的研究發現,短期過度攝取碳水化合物能增加血漿瘦體素濃度28%,基礎代謝率也會增加7%。(但過度攝取脂肪則不會刺激新陳代謝。)
因此,我們本來就需要有高碳水日和低碳水日,才能持續降低體重平衡點。把聚餐安排在高碳水日,適量攝取澱粉,也能幫助減重。吃碳水不需有罪惡感。
察覺自己和食物的連結
蕭捷健說明,如果在三餐以外的時間還想吃東西、飽了還想吃,或特別想吃某種食物,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已將飲食和緩解壓力或焦慮綁在一起。紓壓很重要,但是自我察覺更重要,我們需要解決的是壓力和焦慮的根源,而不是用食物來做短暫的麻痹。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