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該不該氣切是選項不是建議! 醫推醫病共享決策

2023/09/25 18:15

陳志金呼籲,醫師不是「建議氣切」,而是提供氣切這個「選項」,讓家屬瞭解優缺點,大家共同來討論、共同做出決定;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面對疾病引起重症需要靠呼吸器時,在醫療現場當下,醫生建議插管的患者要做氣切,對很多家屬來說,要不要簽同意書是一個相當困難決定。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表示,醫師如果是用「建議」的方式,無論家屬是同意或不同意,事後都有可能發生「早知道就」而感到「內疚自責」。因此這時需要進行醫病共享決策(SDM),醫師需要花不少時間和家屬討論,共同做出決定,而不只是「建議」。

陳志金於臉書專頁「Icu醫生陳志金」發文指出,醫師如果「建議氣切」,家屬「不同意」,患者往生後,家屬就會想「我們當初做的決定是不是錯了?早知道我們就氣切。」反過來說,如果當初家屬「同意」醫師的「建議」去做氣切,看著臥床、四肢攣縮、依賴呼吸器的家人,也可能會說「我們當初決定氣切,是不是錯了?早知道我們就不做氣切。」

陳志金表示,醫師如果是用「建議」的方式,無論家屬是同意或不同意,事後都有可能發生這樣的「早知道就」而感到「內疚自責」。因為人們總是會「回頭看」,認為當初「沒有選擇的那個決定」是比較好的。

要如何才能讓家屬做出一個將來「不後悔」的決定?陳志金強調,此時需要進行「SDM醫病共享決策」,這個決定對每個家庭來說都很困難,但是,並沒有「絕對的對錯」,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考量,大家以尊重患者的「MVP:患者所在乎的事(what Matters)、他的價值觀(Value)與喜好(Preferences)」,在充分瞭解與溝通之後,才能為患者做個比較不會後悔的決定。

所以,陳志金呼籲,醫師不是「建議氣切」,而是提供氣切這個「選項」,讓家屬瞭解「氣不氣切」的優缺點,大家共同來討論、共同做出決定。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