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B肝固定療程新研究!長庚:停藥後若肝炎復發 患者能靠免疫清除病毒

2023/09/14 12:21

長庚醫院研究團隊發表為期10年的肝癌研究。左起依序為林志郎教授、陳益程副教授、簡榮南教授、廖運範院士、鄭文睿教授。(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長庚醫院今天發表肝癌新研究,長庚肝病研究中心針對1087名B型肝炎肝硬化病患的病患為期10年追蹤,證實「固定療程組」的病患對照「長期服藥組」的病患相比,肝癌發生率減少50.3%、病毒清除率超過12.8%。研究團隊指出,治療和服藥順利的病患停藥後肝炎復發,剛好宿主能產生自發性免疫清除病毒。

這項長期研究成員包括林口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教授簡榮南、鄭文睿、副教授陳益程、基隆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教授林志郎,中研院院士廖運範也擔任這項研究的指導作者。

以往對B型肝炎帶原者治療的觀念是要長期服藥控制,但簡榮南指出,目前B肝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僅只抑制病毒繁殖,無法有效清除存在肝細胞核內的病毒基因體(cccDNA),反觀宿主的免疫功能是目前清除病毒基因體的唯一利器,「有趣的是,在健保規範之下的藥物固定療程治療後停藥,若是發生肝炎復發,剛好給宿主一個機會產生自發性免疫病毒清除」。

目前健保提供3年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治療中需驗3次B肝病毒,每次間隔6個月,若都為陰性即可停藥。鄭文睿指出,之前的研究顯示,停藥後6年內有21%的患者可持續維持肝功能正常及有效抑制病毒,另有19%的患者發生病毒復發但肝功能正常、不需治療。

這項研究指出,若因B肝導致肝硬化的病患完成固定療程治療且臨床判斷病況穩定被控制,即可停藥並觀察。陳益程指出,停藥後一年內可能會出現病毒量升高、肝發炎指數也會升高,「但這是正常現象,病患可能會擔心並詢問是否要繼續服藥,但我會建議先觀察一陣子,指數和病毒量應會下降,代表身體免疫系統有在清除病毒,免疫系統比任何藥物都要有效」。

林志郎說,病人通常擔心的是停藥後一旦肝臟發炎會發生肝臟代償不全甚或肝衰竭,因此不敢停藥,但其實風險不大,根據目前國內外的統合性文獻發表,其機率均小於1%,因而死亡的病例更少,後者更可經由規律且密集的追蹤和及時的治療來減少其發生,很清楚的比起長期治療,固定療程有優越的安全性及療效。

研究發現,肝癌發生率在固定療程組顯著降低。(長庚醫院提供)

研究團隊也分享一起病例。53歲的肖先生是B肝帶原者,在48歲時因反覆肝炎發作而接受肝臟切片檢查發現有肝硬化,開始接受3年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治療過程中病毒抑制效果佳,兩年半時間都穩定處在病毒完全偵測不出的狀態,表面抗原定量降低許多,在與醫師討論後進行停藥與密集追蹤,過程中雖曾一度血液中病毒上升許多,但肝功能僅輕微異常,持續臨床追蹤,表面抗原定量在停藥滿第2年時大量降低,在停藥第8年正式消失並隨後出現抗體。超音波也從原本肝硬化的表現在停藥第2年後逐漸有改善,第9年時已看不出有肝硬化的跡象,彈性纖維超音波也顯示僅輕度纖維化。

長庚院方表示,這項固定療程B肝治療的研究成果是目前樣本數最大、追蹤年代最久、最具說服力的研究,近日已獲肝臟學頂尖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接受並準備刊登。固定療程B肝治療最早是由中研院院士廖運範提出,他也是這項研究的指導作者。

研究發現,肝癌發生率在固定療程組顯著降低。(長庚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