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慢性中耳炎恐影響聽力 中醫推穴位保健:洗髮後也要清潔

2023/09/02 20:00

若想預防中耳炎,中醫師提醒,洗髮完後務必清潔耳道、保持乾燥;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40歲男子多年來反覆發生中耳炎,時有惡臭、流出黃色膿水,連枕邊人都覺得困擾,決定前往西醫治療,但症狀仍持續反覆發作,藥物又有副作用,因此求診中醫。中醫師黃譯萱指出,患者喜冷飲、嗜辣,有眠差、口乾苦及口氣重等情形,用方以龍膽瀉肝湯為主做加減,治療第2週時,耳朵分泌物大幅減少,第3週時已無膿水、臭味稀薄,後以知柏地黃丸等培腎元,再與耳鼻喉科配合回診追蹤。

黃譯萱在臉書專頁「扶原中醫診所」發文分享3個日常習慣預防中耳炎,像是洗髮完後,務必清潔耳道、保持乾燥。此外,她也針對中耳炎進行解釋,中耳炎可分為急、慢性,急性中耳炎常因呼吸道病毒、細菌感染引起,由於兒童耳咽管較細且角度較水平,鼻咽部的病原體容易入侵中耳導致急性中耳炎。此外,當中耳腔持續發炎,超過3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中耳炎,可能有中耳黏膜水腫、潰瘍甚至鼓膜穿孔影響聽力的狀況發生。

黃譯萱強調,若反覆發炎會使組織形成肉芽、息肉、膽脂瘤,進而破壞中耳附近的骨頭邊緣,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顱內感染、顏面神經麻痺等。

慢性中耳炎的治療方式有哪些?黃譯萱提到,中西醫共治是最安心的做法,化膿性中耳炎在中醫病名如「耳疳」、「耳中生毒」及「聤耳」等。病因多如外感風熱濕邪,而內又有肝、膽、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由於耳科疾病複雜,可能導致聽力受損、神經症狀,因此最好協同西醫治療,若需接受手術者則應依醫囑進行,若可經由中醫控制症狀,也應定期回診耳鼻喉科檢查。

民眾若出現慢性中耳炎的情況,中醫師建議,中西醫共治是最安心的做法;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3日常習慣 防中耳炎

若想預防中耳炎,黃譯萱提醒,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像是保持耳道乾燥、預防過敏性鼻炎等:

●保持耳道乾燥:游泳、洗髮完後,務必將清潔耳道、保持乾燥。

●預防過敏性鼻炎:兒童若用力擤鼻涕,易造成中耳感染,平時應避免感冒、慎防過敏。

●餵奶採半坐臥:嬰兒瓶餵時應採半坐臥姿勢或直立姿勢。

穴位按摩防中耳炎 翳風、風池穴都行

此外,黃譯萱也分享,可透過穴位按摩做為日常保健,例如翳風穴、鳴天鼓等,詳細功用與穴道位置如下:

●翳風穴:耳垂後凹陷處,散風活絡、聰耳消腫。

穴道位置一覽表。(圖擷取自扶原中醫診所臉書粉專)

●風池穴:在頸後枕骨直下,髮際凹陷中。可清頭目,利五官七竅。

●耳三針穴位:聽宮穴、聽會穴、完骨穴,為治療耳病要穴。

●鳴天鼓:「鳴天鼓」最早見於丘處機的《頤身集》腎開竅於耳,腎氣足則有助改善聽力。用雙手將耳朵完全覆蓋,再以食指輕輕叩擊頭部的玉枕、風池及腦戶等穴位。根據子午流注,在每天下午5點到7點腎經循行時最適合施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