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OL產後失控暴吃! 心理師:壓力導致暴食行為

2023/08/29 20:14

甘雅婷表示,若是短時間內突然大量進食,且進食過程中缺乏「控制感」,就可能是暴食行為;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甘雅婷表示,若是短時間內突然大量進食,且進食過程中缺乏「控制感」,就可能是暴食行為;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位V小姐在2年的育嬰假後返回工作崗位,在外人看來,工作、家庭與育兒都表現得幾乎完美,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凡事都要掌握之中的習慣,讓她常常在各種壓力中穿梭,因此在忙碌的一天結束後,總會有突如其來想要大吃一頓的慾望,吃了許多零食、炸物及甜點等高鹽、高糖的消夜點心,並漸漸失去控制,出現「失控暴吃」的問題,體重與體脂也逐日直線上升。

進食缺乏控制 可能是暴食行為

甘雅婷在臉書粉專「甘雅婷諮商心理師」發文分享,人們或多或少都會有大吃特吃的時候,但若是短時間內突然大量進食,且進食過程中缺乏「控制感」,就可能是暴食行為。

關於暴食的原因,甘雅婷提到,往往與生理需求無關,而是涉及心理、生理與環境等多種複雜的因素引起,因此許多暴食的個案,常常不知道如何排解龐大的「壓力」,只好讓「食物」成為暫時逃離壓力的出口。

甘雅婷提到,壓力不僅影響我們的情緒,也可能影響我們的食慾,像是搬家或失戀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甘雅婷提到,壓力不僅影響我們的情緒,也可能影響我們的食慾,像是搬家或失戀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壓力影響食慾 容易出現惡性循環

壓力不僅影響我們的情緒,也可能影響我們的食慾、飲食習慣。甘雅婷引述國際期刊《Obesity (Silver Spring, Md.)》研究表示,身體感到壓力時,會釋放稱為「皮質醇」的壓力荷爾蒙,而短暫的壓力可讓我們專注應對壓力源,並抑制食慾;但若是壓力長期沒有釋放,體內的皮質醇就會一直處在較高的水平,進而開始釋放飢餓荷爾蒙—生長素釋放肽,刺激我們對食物的渴望。

甘雅婷提到,進食後,大腦會釋放血清素,並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平穩、愉悅,而為了讓自己脫離負面情緒,有些人就習慣將注意力轉向食物,來獲得「解放」。

暴食後容易出現惡性循環,甘雅婷指出,由於很多暴食者對於自己暴食行為感到內疚、羞恥、自責,雖然會短暫感到紓壓,卻又容易升起負面情緒,而為了紓解這樣的感受,容易再度暴食,或是暴食後做出催吐、過度運動、節食等「補償行為」,陷入了「自我厭惡—暴食」的惡性循環。

回溯觸發暴食的壓力,甘雅婷引述根據《Psychiatry Research》期刊上的研究發現,暴食行為的人在飲食失調的前一年,比一般人經歷了更多的壓力性事件,像是搬家、失戀、生病、來自職場或學校的任何壓力,因而累積成沒有釋放掉的壓力與負面情緒,導致暴食行為。

甘雅婷提及,當你發現食慾暴走,進食失去掌控感時,可以試著判別是「生理飢餓」,還是只想藉由食物來紓解壓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甘雅婷提及,當你發現食慾暴走,進食失去掌控感時,可以試著判別是「生理飢餓」,還是只想藉由食物來紓解壓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判斷暴食 從3方面下手

如何判斷是否暴食,甘雅婷指出,當你發現食慾暴走,進食失去掌控感時,可以試著問問自己以下的問題,藉由這樣的過程,幫助判別是「生理飢餓」,還是只想藉由食物來紓解壓力:

●進食前:我現在餓嗎?如果給自己的飢餓感打分數,會是幾分?

●進食中:我現在進食的速度如何?

●進食後:我現在吃了這些,有幾分飽呢?現在吃完了,我的情緒如何?有什麼變化?

甘雅婷補充,壓力可能由許多因素組成,也可能是過去沒辦法放下的事件與信念,累積而成,若是對於飲食感到困擾,或是長時間感到莫名情緒低落、又不知如何排解壓力。都可以尋求醫療協助,並透過逐步引導、深度挖掘,才能找到壓力源與觸發「暴食」的原因。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