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成大鄭友仁、黃國淵研發椎間盤突出定位檢測 登國際期刊封面故事

2023/08/21 14:01

成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鄭友仁(中)、團隊同學成大醫工系博班Azril瑞可(右)與成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黃國淵(左)。(成大提供)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國立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鄭友仁與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黃國淵團隊攜手合作,發椎間盤突出定位檢測,登上國際生醫材料學會的官方期刊(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並獲選期刊封面故事。

成大表示,兩人以同步定位的奈米壓痕和拉曼光譜的創新技術深入解析椎間盤的內部狀況。透過精密檢測,能夠了解椎間盤中間髓核的狀態,進而判讀退化程度與發炎狀態,讓醫師了解嚴重程度,是否讓病患保守治療或是手術治療。

黃國淵說明,椎間盤是一塊特殊的軟骨組織,外圈叫環狀纖維軟骨,位於軟骨中間的髓核就像是「果凍」。椎間盤突出好發在勞力工作者或常久坐的上班族,若長期搬運重物、彎腰工作等,隨著使用程度與年齡增長,也會導致「果凍」失去彈性並跑出而壓迫到神經、甚至導致椎間盤退化。

黃國淵說,核磁共振造影(MRI)是目前醫生用於偵測脊椎退化程度的主要工具,但核磁共振造影只能由影像做診療的判斷,透過影像判讀無法瞭解內部成分,椎間盤的支撐能力、髓核彈性的改變,或更細部的力學資訊。

鄭友仁表示,這項技術能直接測量到椎間盤的成分改變,瞭解其支撐力的狀態,是否有滑脫或是彈性退化的問題,判斷是否存在結構不穩定或神經受壓等危險情況,之後如果取極少組織的切片就可以知道退化的狀態。

他說,這項創新是推動組織再生和細胞治療的重要技術,未來盼能利用這項技術進行大數據分析,研發出針對脊椎問題的新型藥物及椎間盤替代物,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開啟精準醫療的新時代。

成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鄭友仁與成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黃國淵,研發椎間盤突出定位檢測,登上國際期刊封面故事。(成大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