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小兒又哭又鬧、嘔吐腹部腫 注意急性「腸套疊」危險!

2023/08/10 14:49

醫師提醒,腸套疊常發生在3個月到3歲之間的嬰幼兒,典型症狀包括腹痛、嘔吐等,若未能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腸道缺血壞死、腸穿孔等。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1名1歲大的幼童玩耍到一半開始尖叫、大哭,不多久開始嘔吐且有腹部腫塊,家長驚覺不太對勁趕緊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是急性「腸套疊」。醫師提醒,腸套疊常發生在3個月到3歲之間的嬰幼兒,典型症狀包括腹痛、嘔吐等,若未能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腸道缺血壞死、腸穿孔等。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醫師陳米琪指出,腸套疊是一種幼兒常見的腹部急症,當一段腸道鑽進另一段的腸道內卡住無法鬆脫,就像伸縮衣桿卡住動彈不得的狀態就是腸套疊。有可能發生在整段腸道,但大部分是小腸末端迴腸鑽進升結腸為表現,當腸子卡住不能解套時,腸道會因血流、淋巴鬱滯而腫脹。

陳米琪說,嬰幼兒因仍無法明確表達,多半以哭鬧不安、腹痛作為表現,典型特徵包括因腹痛哭鬧:一陣一陣間歇性無法安撫地崩潰大哭,哭泣可能持續數分鐘,約15到20分鐘後又開始哭鬧,而在哭鬧之間又可正常玩耍。

另外還會嘔吐,起初嘔吐物多為吃下去的食物或奶品,吐的久了可能會看到含血或是膽汁的嘔吐物。第3種症況是腹部腫塊,有時在右上腹部可摸到一團腫塊。最後是血便,會解出草莓果醬般的帶血與黏液的大便,通常是發生症狀一段時間後才可見到。當幼兒有上述表現時,家長應提高警覺,盡快帶孩子就醫評估,排除此腹部急症。

陳米琪說,除了典型症狀表現外,醫師也可藉由影像學檢查進一步診斷,X光有時可見一團軟組織卡在腸道間,也可評估是否有腸穿孔,腹部超音波若見到典型的標靶像病灶即可診斷腸套疊。診斷後需給予足夠的靜脈輸液,維持腸道良好的循環,並評估是否有出現腸道壞死、腸穿孔、腹膜炎等併發症。

若無這些情形,可由放射科醫師執行灌腸復位術,藉由空氣或是生理食鹽水,將鑽進大腸內的小腸推出大腸,解除腸道卡住的狀態。倘若灌腸復位術失敗、有其他嚴重併發症時,就需會診小兒外科醫師評估安排手術處置。

陳米琪指出,在灌腸復位術成功後,若無其他併發症,可先少量餵食再逐步恢復原本飲食量,同時密切觀察孩子是否又有腹痛、哭鬧、嘔吐等腸套疊復發症狀,約有10%到20%的比例會復發,但復發的時間不一定,約一半會發生在復位術後前3天,需特別留意。

陳米琪也提醒,腸套疊為幼童常見的腹部急症,當孩童表現反覆異常的哭鬧不安、嘔吐甚至是血便時,家長應提高警覺,盡快帶至醫療院所做評估與診斷,即時的治療,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可完全恢復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