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只三高! 更要小心這「一少」 醫警示流失40%增死亡風險

2023/08/01 17:38

肌少症陳伯伯在中山附醫團隊治療下增重及肌肉量,現在能回復站立、持助行器走路了。與中山附醫院長陳明哲、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顏啟華(左1)提醒肌少症風險。(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不只三高,更要小心這「一少!」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顏啟華提醒注意「肌少症」的風險,國人40歲以後肌肉以每10年減少8%加速流失,增加跌倒、感染、傷口不癒及死亡風險,提醒自我檢測連續5次起坐站秒數超過12秒,就要警覺!

顏啟華表示,肌肉功能除了支撐人體,也是代謝及免疫的重要功能,一旦流失10%會影響免疫力、增加感染風;20%會造成肌肉無力、傷口難癒;40%則會增加死亡風險,年紀增長、營養及活動量不足、慢性病或感染發炎期間,都可能加速肌肉喪失,武漢肺炎重症者僅10天的肌肉流失量,可能是正常老化10年的2倍以上。

顏啟華醫師提醒自我檢測連續5次起坐站秒數超過12秒,就要警覺肌少症風險。(記者蔡淑媛攝)

81歲的陳伯伯,因中風、血便在短短1、2個月內就暴瘦10公,只有48公斤,僅能坐在輪椅,家人帶他就醫發現其肌肉量嚴重不足,接受飲食及熱量補充,也勤於使用彈力帶、握力器、腳踏機等來輔助做運動,3個月終於恢復到55公斤,握力、肌肉量都有增加,也能站起來以助行器走路。

肌少症陳伯伯在中山附醫團隊治療下增重及肌肉量,現在能回復站立、持助行器走路了。(記者蔡淑媛攝)

顏啟華指出,男性肌肉量標準應在7公斤/平方公尺、女性為5.3公斤/平方公尺,以量腿圍約男性為34公分、女性33公分,如果低於標準,就可能肌少症問題,肌少症會感覺整天氣力不足、體力不支、容易喘、爬兩樓就無力。

顏啟華進一步說,65歲以上長者約有10%到20%有肌少症,肌少症也年輕化,青壯年族群也有風險,而且男性更要注意,1/4有肌肉流失問題,比女性1/5更高。

顏啟華醫師提醒自我檢測連續5次起坐站秒數超過12秒,就要警覺肌少症風險,中山附醫即日起舉辦為期兩週的肌少症衛教策展,透過數位裝置輔助測試。(記者蔡淑媛攝)

顏啟華也說,要增加肌肉,除了運動、飲食,也要足夠熱量及蛋白質補充,每日每公斤維持30大卡熱量及攝取最少1.1公克蛋白質,如50公斤體重要攝取1500大卡熱量及55公克蛋白質,簡單來說每餐要攝取約手掌大的魚肉奶蛋類,且多選擇低脂的魚肉、魚肉等白肉,烹調方式應清淡。

顏啟華提醒,如果半年內不明原因體重減輕3公斤或原體重的5%,自我檢測做起坐站秒數超過12秒,應進一步就醫檢查,父親節前夕,中山附醫即日起舉辦為期兩週的肌少症衛教策展,透過數位裝置輔助讓民眾可以進行5次起坐站測試,用1分鐘的時間快速了解自己的肌肉狀態。

顏啟華說,要增加肌肉,每餐要攝取約手掌大的魚肉奶蛋類,且多選擇低脂的魚肉、魚肉等白肉。(記者蔡淑媛攝)

顏啟華指,本土研究發現,55歲以上的民眾,起坐站秒數超過12秒的人,顯示約有86.8%,在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超過4人以上具有肌少風險。(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