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確診後全身起癢疹 醫:按摩3穴位舒緩蕁麻疹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40歲婦女在染疫前曾有異位性皮膚炎病史,僅在換季時偶爾發作,然而確診康復後卻發現脖子、軀幹、下肢出現膨疹,搔癢難耐影響睡眠,經由檢查確認是慢性蕁麻疹,通過服用中藥及皮膚科開立外用藥膏,同時配合按摩血海、曲池、三陰交3個穴位,緩解搔癢感,治療4週後已有大幅改善。
免疫失調 2成的患者確診後出現紅疹
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黃譯萱於臉書專頁「扶原中醫診所」分享,武漢疫情趨緩降級,不過仍有部分民眾受到疫苗副作用或「長新冠」困擾,影響日常生活,除了求助醫師協助外,亦可從生活及按壓穴位,改善身體免疫。
黃譯萱解釋,「長新冠」通常會在確診後3個月內出現,病情持續至少2個月且無法解釋的症狀,目前認為新冠病毒會引起免疫系統紊亂,在免疫過度活躍的情況下,可能刺激皮膚產生癢疹。她補充,根據英國期刊報導指出,有將近2成的患者在感染肺炎後,第一個症狀是身上出現紅疹。
針對慢性蕁麻疹症狀,黃譯萱提及,患者出現又紅又癢的腫塊,並反覆發作超過6週,目前認為約有40%的蕁麻疹為自體免疫失調造成,臨床有許多病患是在確診後或施打疫苗過後開始發作,可能都與免疫機轉相關。
治療蕁麻疹 配合舒緩緊繃情緒藥物
黃譯萱提到,中醫治療會以祛風、活血養血為主,女性也會特別詢問生理期與蕁麻疹是否相關,以中藥或針灸治療,除了沒有抗組織胺會造成的嗜睡等副作用,也能全面調整體質,同時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另外,黃譯萱強調,慢性蕁麻疹患者伴隨發生焦慮症、睡眠障礙或是陣發性情緒疾患等精神疾病,出現情緒低落、憂鬱等情形,都可能造成慢性蕁麻疹惡性循環,因此中醫也會另外針對睡眠、情緒等情形,開立疏肝解鬱、養血安神的藥物讓緊繃的情緒可以舒緩。
改善生活、按壓穴位 調整身體免疫
除了透過藥物治療的方式,亦可從生活改善。黃譯萱表示,夏天需注意室內外溫差,並保持皮膚乾爽通風;環境中的塵蟎、狗毛、貓毛等都可能誘發癢疹,因此需保持清潔;調適心情並充足睡眠;在飲食上可嘗試「低組織胺飲食」,避免食用帶殼海鮮、加工魚肉類、果乾、發酵及醃漬食品。
黃譯萱補充,當搔癢難耐時,可以透過按壓下列止癢穴位,也可配合夏季三伏貼,透過穴位貼敷激發陽氣,藉以調整身體免疫,改善因確診後引起的免疫錯亂與身體慢性發炎反應:
●血海: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處,可調血清血,宣通下焦。
●曲池: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橫紋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可疏邪
熱、祛風濕。
●三陰交:足內踝尖上3寸處,可通氣滯、調血室。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