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早產兒心導管關閉術曾創世界紀錄 成醫:健保終於給付減負擔

2023/07/19 18:00

成大醫院醫護團隊為體重僅478公克早產兒執行心導管治療,從臍帶進入關閉開放性動脈導管的困難手術,是此手術國際文獻上最低體重的紀錄。(圖:成大醫院提供,記者王俊忠翻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成大醫院從2014年起開始發展「低體重早產兒」的心肺動脈導管開放性病症、心導管介入治療,當年從重2500克早產兒開始做起,低體重早產兒一路做到766克、2017年有國際文獻最低體重的478克早產兒,過去這心導管手術都要自費10多萬元;今年3月底起健保同意給付此手術,是早產兒病症父母的福音。

成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任王玠能醫師指出,胎兒的主動脈和肺動脈間有1條「動脈導管」相通,一般足月嬰兒出生後2-3天內會自行關閉;但若沒有關閉,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主動脈血液會由此持續分流至肺動脈,導致肺水腫、肺出血、心臟衰竭而有生命危險。

王玠能表示,早產兒因動脈導管的平滑肌纖維層較薄,對氧氣刺激反應不足,導致無法順利收縮關閉,而早產兒出生週數越小、體重越輕,開放性動脈導管的發生率更高、平均高達30-40%。病嬰會出現呼吸急促或費力,嚴重時併發心臟衰竭及肺高壓,還會有發紺、肝脾腫大、四肢水腫等危險症狀;其中,急性期最危險致命的就是「肺出血」,慢性期常導致慢性肺疾病及氣管肺發育不良。

成醫新生兒科與小兒心臟科團隊曾於2017年間照護1位懷孕26週+3天、出生體重766公克的早產兒,歷經呼吸窘迫、肺出血及氣胸的多重肺部疾病,考量開胸手術後照顧風險較高而做心導管手術,術後2天呼吸狀況大幅進步、很快移除呼吸器;像出生體重僅462公克、懷孕22週+4天的小男嬰,在出生第7天時出現急性肺出血,當時體重只有478公克,團隊也順利用心導管治療成功,是已知國際文獻中體重最低紀錄。

成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任王玠能醫師展示可用來治療低體重早產兒開放性動脈導管病症的精細心導管。(記者王俊忠攝)

王玠能說,開放性動脈導管會先嘗試藥物治療,若藥物療效不佳或有禁忌症時,再考慮「開胸式」結紮手術,但因開胸式手術需打開胸腔、搬開肺葉,還有麻醉等風險,長期追蹤術後早產兒雖能度過急性危險期,但氣管肺發育不良症仍然不低。而「微創心導管關閉術」是開放性動脈導管治療的新曙光。

這微創心導管術對3公斤重以上較大嬰兒是很普遍的治療,但極低體重的早產兒血管很細、管徑僅1-2公釐,加上容易失溫,難度非常高。王玠能說,成醫小兒科醫師林永傑就曾在院內聚餐時、拿著餐廳濕紙巾,發現捲起的成條濕紙巾很像早產兒的細腿,包裝紙巾的店家圖案就像是腿內靜脈,恰可模擬極細心導管從腿靜脈進入、一直到心臟介入治療,後續追蹤顯示,接受心導管手術嬰兒的術後呼吸軌跡有早期改善趨勢。

王玠能也說,經成醫小兒科團隊多次積極申請,並透過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與醫學會的協助,今年3月底之前原需自費10萬多元的早產兒心導管關閉術終於通過健保署審核、同意給付。

成大醫院新生兒科與心兒心臟科醫護團隊成員。(記者王俊忠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