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改善腎上腺疲勞不難 營養師:從5生活習慣著手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發現身體疲倦、睡眠不好、體態難以控制的原因是腎上腺疲勞時,「心態」是決定多久才能復原的關鍵,營養師許睿涵表示,可以從進食習慣、營養支持、心態、咖啡提神、運動健身,這5個生活習慣著手,來恢復並維護腎上腺的平衡。
許睿涵在臉書專頁「吃.營養.許睿涵營養師」及個人網站發文分享,許多減重諮詢的個案不是因為生活型態過於懶散而減不下來,反而蠻多都是很認真的控制飲食加上努力運動,卻沒有達到理想中成效,甚至一鬆懈還反彈的更嚴重。是因為讓身體處於逃命與飢荒的狀態,會啟動身體的求生本能,改變代謝機制,讓身體不自覺渴望食物,也更容易把熱量轉化成脂肪囤積。因此,比起校正飲食內容,校正錯誤的生活模式也是無法忽視的關鍵。
5生活習慣修復腎上腺疲勞
進食習慣:細嚼慢嚥 ,享受滋養
許睿涵表示,如果無法在5秒之內想起來昨天晚餐吃什麼,就表示可能是腎上腺疲勞的潛在族群,因為吃是最耗費心力的事情,但你卻不讓它在你生命中好好停佇。
●專心吃飯:吃飯放下手機跟電視遙控器,好好品味這些延續你生命的食物它們的色、香、味。
●飯水分離:細嚼慢嚥的小技巧,就是「飯水分離」,其實很多人吃飯會配湯湯水水的原因,就是無意識中未把食物嚼碎就想吞下去,才會自動去喝湯、喝水或飲料。
●減少攝取刺激性(辣、燙)食物、酒精:很多人腸胃不好的原因就是飲食口味太過刺激、辛辣,造成消化道細胞不斷受傷最後演變成慢性發炎。
營養支持:好好充電比強力開機更重要
●維生素C:提高抗壓性與免疫力,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維持皮膚與毛髮、指甲的強韌。
食物來源有新鮮蔬果等。
●Omega-3脂肪酸(EPA與DHA):改善身體發炎壓力外,同時也是大腦與神經細胞的滋養物質。食物來源有魚油、油脂豐富的鮭魚、秋刀魚、鯖魚、沙丁魚等。
●鈣、鎂:整合神經與肌肉的協調性。食物來源有堅果、蔬菜、水果到豆製品、可帶骨吃的小魚乾、柳葉魚等。
心態/正念:回到與感受當下
許睿涵指出,心態決定了腎上腺疲勞恢復的速度,這是因為壓力也包含了無形的用腦過度,很多人常一直檢討已經無法挽回的過去跟拼命擔憂尚未發生的未來,這些沒有辦法的處理的課題就一直刺激腎上腺白白耗損。所以在修復腎上腺時,也要放下「大概多久會好」的執念,因為真正的根源是長時間錯誤的生活習慣累積出來的問題,重點應該放在「調整成這樣生活型態會讓我活得更自在、健康」。
咖啡:規律與適量
許睿涵說,咖啡不是飲料而是「提神飲料」,使我們能夠打起精神來面對生活與壓力的來襲,所以別忘了,喝咖啡的目的就是提神、充電,充電若充得慢,身體怎來得及應付壓力。
●寧願小杯快快喝,也不要大杯喝整天:觀察自己容易出現疲倦感的時間點,在正確的時段飲用,而不是當飲料小口小口慢慢喝,這樣才不會在疲倦勞累時提神不足、在精神良好時又過度刺激,不僅失去了咖啡提神的意義,也容易白白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所以建議習慣點大杯或特大杯咖啡當飲料喝整天來提神的人,可以試著改成Espresso、或是中小杯咖啡,安排在容易感到疲勞時段前的30分鐘喝咖啡,或許提神效果更明顯喔。
●傍晚後也不宜再喝咖啡:咖啡因在體內代謝的半衰期受基因影響,平均約3-4小時,若敏感的人可能需要6小時,所以要下班了還再灌咖啡或是晚餐餐後飲品選咖啡,可能會讓你直到睡前還無法放鬆身心,影響了睡眠品質,出現淺眠、多夢或是提早醒來的問題。
運動:目的是為了舒壓、好心情
●先睡好再談來運動:很多個案談到運動習慣,都是下班已經累得半死,還要趕去運動,得到的回饋通常都是,運動後容易亂吃或是延後入睡,隔天爬不起來或覺得睡不飽,遇到這種狀況,倒不如先好好睡一覺,早一點起床做些伸展,讓身體能夠舒服的開機、大腦清楚地去應付一天的壓力。
●運動完心情好≠亢奮到睡不著:運動是為了釋放壓力、在專注身體的姿態、極限的同時也能清空腦袋多於的雜念,因此運動完後,應該是要讓你的思緒能夠更清晰、心情更舒暢,但若這個運動結束後,會讓你亢奮到影響睡眠,或是累到隔天早上爬不起來、無法動彈的話,那就表示目前運動的型態,或是執行的時間要需要調整一下,才能有助於讓你生活品質變好,而不是反讓身體陷入驚恐逃命的狀態。
●運動是為了要幫健康加分:建議要養成運動的習慣是為了調整體態、刺激肌肉生長與提升新陳代謝,過度激烈的運動+嚴格的節食=讓身體處於逃命+飢荒,這樣做只會更耗損腎上腺,讓身體為了保護你的性命而強制降低新陳代謝率,讓你更難控制體重。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