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6旬男一早過度曝曬昏倒 醫提醒有些用藥抑制排汗增熱傷害風險

2023/07/04 21:08

醫師提醒,天氣炎熱要注意熱傷害風險。(資料照)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近期天氣炎熱,不少民眾趁著一大早出門,卻仍未能躲過熱傷害。醫師分享,有民眾早上10點不到就因為過度曝曬送醫,提醒不要輕忽早晨的陽光,仍要注意防曬與補水,且有些用藥可能抑制排汗,會增加熱傷害風險,有使用的民眾外出盡量到陰涼、通風處。

振興醫院急診科主任陳振德表示,有些務農的民眾,可能會挑早晨較涼爽的時刻出門,但偏偏現在有時一大早6、7點氣溫就飆到快30度,像是近日1名60多歲男子早上出門種田沒多久後,被發現因為過度曝曬而昏倒送醫急救,到院時才9點多,並不是什麼中午時分。

陳振德提醒,民眾一早出門仍要注意防曬、補水,尤其有些人擔心曬黑會穿長袖衣物,恐更難散熱,要做好通風,同時戶外工作者最好每半小時到陰涼處喝一下水,避免水分流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進一步說明散熱主要有4機轉,首先是輻射,若體溫37度、外界溫度25度,體熱就會散到周圍,但當氣溫35度以上,輻射效果就慢慢不好,氣溫超過37度,更反而是外面的熱會進到身體;其次是傳導,例如手摸桌子,桌子溫度25度、體熱就傳到桌子;其餘尚有對流、蒸發,尤其蒸發效果佳。

高偉峰說明,體感溫度就是溫度、濕度加風速,所以有風會比較容易散熱,當無風、很悶,就像是快下雨時,最容易產生熱傷害。

高偉峰也提到,有些用藥可能抑制排汗,會增加熱傷害風險,例如用於緩解新冠、流感、感冒症狀的一些抗組織胺藥品,或是用於治療腸胃道不適的一些抗痙攣、抗膽鹼藥品等,因此正在服用相關藥物的人,外出盡量到陰涼、通風處。

高偉峰提醒民眾,早上10點到下午3點避免劇烈運動,戶外工作也要盡量減少,外出可穿排汗衫、淺色衣物降低熱吸收,萬一發生神智不清或體溫很高的情況,趕快全身泡冷水、只將頭部露出在水面上,是最迅速有效的降溫方式。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