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高溫堪稱「頭號殺手」 專家:勿輕忽脫水、中暑和熱衰竭

2023/06/28 19:06

專家提醒,即便沒有在戶外工作或是運動,只要處在極端溫度下都必須要小心;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炎熱的夏天除了會令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有害健康,嚴重可能會致命!據《CNN》報導,極端高溫可能與至少17種死亡原因有關,大多數是心臟與呼吸問題,也包括自殺、溺水、他殺;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與高溫相關的死亡和健康問題是可以避免的,最需要注意的3種最常見的情況是脫水、中暑和熱衰竭。

美國維珍尼亞州落磯山市急診室醫師史蒂芬妮·拉魯(Stephanie Lareau)指出,不僅要關注溫度,還要注意體感溫度,因為體感溫度有考慮到濕度,對於與熱有關的疾病更重要。在規劃活動時,要盡量避免高溫,特別是參加者有小孩或是長者,也要確保每個人有喝足夠的水,不需要喝大量,但是在口渴前須要喝一點,只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就能避免熱傷害發生。

常見的熱傷害

國民健康署說明,熱傷害是人處於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中或是劇烈的運動後,自外界接受的熱量或是自身產生的熱量無法適當地排除,造成人體的熱調節中樞失去作用,引起一連串的病態生理學變化:當熱壓力超過人體所能忍受的程度,就會產生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暈厥、熱水腫、熱衰竭與中暑等。

●脫水:當流失的水分多於攝入的水分時,人體就會脫水,輕度和中度脫水可以通過多喝水來改善,但嚴重脫水則需要醫療介入。但身體不能提早讓你知道「是否處在缺水狀態」,當你感到口渴時,就代表已經缺水了,甚至有些年長者在真的脫水前,不會感受到口渴。

專家表示,當你不得不在炎熱的天氣下外出時,出門前就必須喝點水,否則無法滿足身體所需。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在戶外時建議每15-20分鐘喝約237c.c.(8 盎司)的水,同時要注意每小時飲水量不要超過1420c.c. (48 盎司),否則體內鈉含量會降低太多,導致意識出現混亂與其他健康問題。

專家提醒,在炎熱的天氣進入室內後,也還是要保持水分,喝足夠的液體來補出因流汗所流失的水分,因為慢性脫水會增加腎結石、尿路感染,及長期問題的風險。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在戶外時建議每15-20分鐘喝約237c.c,同時要注意每小時飲水量不要超過1420c.c.;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中暑: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急症,死亡率可達30%,需要醫師迅速地診斷與開始治療。中暑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與症狀。老人、小孩與缺乏空調設備的人,因缺乏應對環境熱壓力上升的能力,所以成為傳統型中暑的高危險群;需要在高溫高熱環境中勞動的人,如運動員、軍人、勞工,則是勞動型中暑的高危險群;傳統型中暑與勞動型中暑的治療並無差異。

國健署指出,中暑的病人往往會有熱壓力的曝露病史,體溫會超過40℃,合併有中樞神經症狀(如瞻妄、意識改變、癲癇、昏迷)。

值得注意的是,無汗症並非診斷的標準,因為有一半的中暑病人還是會流汗。熱急症的診斷必須排除感染症、內分泌異常(如甲狀腺風暴)、中樞神經異常(如中風)、中毒(如抗膽鹼毒性症候群)、藥物因素(如血清素症候群)。

●熱衰竭:水分流失與鈉離子流失,通常兩者的流失會同時存在。除了在大太陽下的戶外活動者,老人與高溫環境下的勞動者若未適時補充水分也可能引起熱衰竭;大量流汗後,若單純補充低張溶液而忽略鹽分的補充,也可能會引起熱衰竭。

熱衰竭的症狀包括了頭痛、噁心、嘔吐、頭暈與倦怠,有時亦會引起肌肉痙攣,患者的核心體溫會上升,但一般鮮少超過40℃,熱衰竭的患者通常不會合併有意識改變等中樞神經症狀。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