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中暑分2種! 中醫教捕「暑」氣這樣做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好悶熱啊!近日氣溫漸熱,不但讓人熱到受不了,中暑、熱傷害個案頻傳。中醫師王大元表示,中暑可分為陽暑、陰暑,其中陽暑通常是因為持續在高熱環境下,體溫調節中樞無法正常調節,白虎加人參湯有鎮靜解熱效果;陰暑則是因用錯降溫方法,建議可飲用黑糖薑茶、四神湯或熱敷頸部。
王大元在臉書專頁「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發文指出,通常中暑前會先有熱衰竭或熱暈厥的現象,所謂「熱衰竭」是因為持續出汗,加上沒有適時補充電解質和水分,身體開始出現倦怠無力、頭痛想吐或食慾不振;「熱暈厥」則是因血液流到周邊血管加強散熱功能,導致腦部血循不足而頭暈或昏倒。
王大元強調,很多人會把熱衰竭和熱暈厥當成中暑,其實這只是中暑的「前兆」而已,如果處置不當就可能演變成「真中暑」,像是體溫超過40度、神智不清、無法排汗和皮膚乾燥都是中暑的常見症狀。
中暑分2種 對症治療為佳
大家很常輕忽中暑的嚴重性,嚴重的話可能導致死亡,後果不容小覷。王大元表示,中醫會將中暑再細分成「陽暑」和「陰暑」,2者是由不同原因所造成,因此改善方法也不一樣。
●陰暑:通常是使用錯誤的降溫方法,像是突然從高熱環境進入急凍的冷氣房、大量猛灌冷飲、吃剉冰等,人體無法瞬間適應劇烈的溫度變化,皮膚微血管急速收縮,造成熱氣無法蒸散而當機,可能會出現輕微發熱、少汗、疲倦、頭暈、頭痛、噁心等症狀。
因此陰暑又稱作熱感冒,改善陰暑症狀,最好的緩解方式是打開汗孔,藉由微出汗的方式讓體內熱氣發散出去,建議可以來點溫性的黑糖薑茶、四神湯或熱敷頸部。
●陽暑:是因為持續在高熱環境下,體溫調節中樞無法正常調節,水分缺乏或水份補充不足,熱氣持續蓄積體內,陽暑較常出現在廚師、農夫、運動員或勞工朋友等,症狀可見皮膚發熱、汗多口渴、頭痛欲裂、心跳加速或煩躁難耐,嚴重時會神智不清。
要改善陽暑症狀,中醫常使用白虎加人參湯,其內含生石膏和知母,可鎮靜解熱,人參更能大補元氣。此外,喝點微涼少糖的麥茶、綠豆湯和酸梅湯也能清熱解暑,務必去冰和減糖。
只要是中暑都能靠刮痧來解決嗎?王大元提醒,其實「陽暑」刮痧散熱的效果比較好,「陽暑」因為體內暑熱過盛,刮痧可散熱涼血,但如果是中「陰暑」,毛孔持續緊閉,刮痧效果就會降低,此時你需要的是把汗發出來。
另,刮痧時可使用油性潤滑劑(如凡士林)做為介質,從頸肩大肌肉從上向下輕刮,刮到出痧出紅即可停止。如果家裡有拔罐器,沿著大椎、風池、肩中俞穴吸附5-7分鐘,些微出痧效果也不錯。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