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全台恐超過300萬人患「腦霧」後遺症 精神科醫師:放任恐傷腦

2023/06/07 14:40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推估,國內有超過300萬人確診COVID-19後有腦霧後遺症,若放任不管可能間接造成焦慮、憂鬱、失智症等發生,損害腦部健康。 (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撥雲見日,但不少曾確診過的人痊癒後遺留慢性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其中腦霧更是常聽見的症狀之一,精神科醫師指出,台灣已有超過1千萬人確診COVID-19,推估有超過300萬人有腦霧後遺症,而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數月,對生活、工作和家庭產生負面影響,放任腦霧發展則可能會間接造成焦慮、憂鬱、失智症等發生,損害腦部健康。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分享,一名40多歲的王姓男子,去年確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康復後近期明顯出現思考障礙、注意力無法集中問題,甚至偶而還會「斷片」遺漏重要工作,因症狀愈來愈嚴重,只好到診所求助,經「專注力測驗CPT(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發現,王先生短時間的專注力出現嚴重障礙,而長期注意力準確度高於正常人均值,經過調整生活作息及搭配藥物治療後,症狀才獲得改善。

楊聰財指出,「腦霧」是一種神經症狀,形容大腦像陷入迷霧一樣,專注力、理解力都會大幅下降,COVID-19確診者,可能因新冠病毒感染腦部,使腦部發炎造成各種功能失調,與失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等,同樣屬於神經系統認知障礙。

楊聰財說,腦霧若短期沒有改善,除了生活品質大幅下降,還可能演變成焦慮症,目前針對腦霧已有許多自我評測表,但多是主觀認知,臨床上則常使用CPT專注力測驗,從患者的注意力、反應時間及反應正確率等指標,檢測腦霧的存在。

CPT可以在診所或醫院等地方進行,測試時間通常在15分鐘到30分鐘間,目前廣泛應用於診斷和監測腦部疾病,如精神疾病、認知障礙、腦損傷及兒童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等。

楊聰財說,檢測結果若為「不穩定」等級,會建議先調整生活作息,並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減少壓力和焦慮來源,若是較嚴重的異常,就建議進行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及心理諮商,幫助患者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為模式,必要時搭配藥物和營養補充品,增加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進而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和認知能力。

楊聰財也提醒,腦霧在疫情前就被指出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也是失智症的警訊,因此無論是否曾經確診COVID-19,平常都應該多留意自己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當感到腦袋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注等症狀持續數週,就應及時就醫並接受相關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