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本土猴痘病例累計逾百人 醫:3方法可預防感染

2023/05/31 12:25

猴痘患者通常在發燒1-3天後出現皮膚病灶,如皮疹、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最終結痂脫落,症狀持續2-4週;示意圖。(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根據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自去年6月以來,猴痘本土病例已有116例,醫師提醒,預防感染有3方法,分別是「前往流行地區應熟食,避免接觸齧齒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應避免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或親密接觸、避免多重性伴侶」,還有「接種疫苗」。

累計128例病例 9成未打疫苗

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目前已累計128例病例,當中包括116例本土病例和12例境外移入病例,目前仍有15人仍在住院治療中;疾管署也統計, 128例猴痘病例中,有9成病患沒接種過猴痘疫苗,就算有接種者,當中多數人在還沒產生抗體前就開始高風險性行為,暴露風險導致感染。

性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 產婦需防垂直傳染

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威宇指出,猴痘透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皮疹、瘡痂、體液造成傳染。性接觸為此波疫情主要傳播途徑;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產婦可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

潛伏期為3-21天 症狀可持續2-4週

陳威宇表示, 猴痘潛伏期約為3-21天,通常為6-13天。典型症狀包括:發燒、疲倦、畏寒、出汗、頭痛、肌肉痛、以及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發燒1-3天後出現皮膚病灶,如皮疹、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最終結痂脫落,症狀持續2-4週。

2族群需防重症 嚴重者需使用抗病毒藥物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重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併發症。

陳威宇表示,大多數病患的病程為自限性,以輸液治療與症狀緩解治療等支持性療法為主。 目前國內已準備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供重症患者、嚴重免疫不全者、兒童族群(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嬰兒)、孕婦及哺乳婦女使用。

預防猴痘的主要方法如下:

●前往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

●應避免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或親密接觸、避免多重性伴侶。

●疫苗接種:

疾管署備有猴痘疫苗提供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接種條件的民眾,以及接種第1劑疫苗已間隔至少4週以上應完成第2劑的民眾接種服務,符合條件的民眾可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猴痘疫苗/第三階段猴痘疫苗接種合作醫院查詢及預約掛號等資訊,並至合作醫療院所預約接種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