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基隆官員遭蜂叮 健保署:千萬別做「這動作」恐擠破毒囊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基隆市府產業發展處長林鼎超,今(9日)在議會遭蜂叮,經醫生證實是隻無毒蜜蜂,虛驚一場。衛福部健保署指出,當遭蜂叮時,避免直接以手拔除尾刺或毒針,以免擠破毒囊,可用鑷子或刀片鈍部拔除,再冰敷。若有全身性過敏反應及毒性反應時,應立即就醫。
被蜂螫傷 臨床3種反應
健保署表示,被蜂叮主要的重大傷害以虎頭蜂(胡蜂)螫傷為主,其中以黑腹胡蜂毒性最強。其臨床表現主要分為下列三種:
1.非過敏性反應:被叮咬的地方會出現疼痛、刺激感、癢及紅腫的症狀。而大多的症狀會在數小時內緩解。
2.毒性反應:常發生在被多次叮咬之後,這是因為毒素的累積而引起,它的症狀包括水腫、倦怠感、嘔吐、腹瀉、頭痛、低血壓、抽筋、意識不清及急性腎衰竭;少數病人還會有延遲性反應,包括溶血反應、凝血異常、血小板減少、橫紋肌溶解、肝功能異常及瀰漫性血管內病變等。
3.過敏反應:只對毒素中的物質過敏所引起,局部反應及全身性過敏反應皆可見,包含蕁麻疹、血管水腫、上呼吸道水腫、氣喘、支氣管緊縮等等類似氣喘反應,嚴重者會引起低血壓、休克而死亡。
曾有蜂螫病史 小心急性過敏
健保署指出,被蜂螫之後,最怕的就是急性過敏反應,尤其是有被蜂螫病史的人,即使被一隻螫到也可能發生,而且往往在數分鐘內就會發生,最好能就近送醫。為防止過敏性休克產生,曾有急性過敏反應的民眾,到易有蜂聚集的野外時,建議隨身攜帶腎上腺素製劑,以備緊急時使用。
至於如何預防蜂叮?健保署建議,避免用化妝品、香水、髮膠,穿深暗色貼身而不寬鬆的衣服,都可以減少被蜂螫的機會。當您發現自己被一隻虎頭蜂盯上的時候就必須注意,不要隨便亂動,觀察附近是否有蜂巢,靜靜離開,不要讓牠認為你有敵意,否則一旦被攻擊,很可能就是一大群蜂擁而上。如果附近只有一隻,但不幸被螫,就要趕快離開現場,避免被後來的一群虎頭蜂趕上。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