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台灣人工時過長 醫:細想「工作成本」別淪為賺錢喪屍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據勞動部統計,2022年國人年總工時為2007.6小時,在全世界排名第4。身心科醫師表示,即使台灣人平均工時已過長,卻仍把工作帶到休息時間中。應問自己為何要工作,並思考因此而失去的成本,例如與家人相處的時光、身心健康等,才能做好平衡。此外,不要捨不得寶貴的工作時間,該休息時就休息,才能走得更長遠。
新竹暖陽身心科診所院長楊仲豪在臉書粉專「楊仲豪 身心科醫師」發文分享,由於在新竹開業,總有許多科技業相關產業的患者。根據自身看診經驗,壓力源排行第1的就是工作。但明知道工作是主要壓力源,卻不可能停止。台灣人年平均工時是2千小時,換算平均1天工作日要上班超過9小時,且這是近2年爭取勞工權益的結果,還不包括沒有列出的加班、通勤時間。
他坦言,自已不反對認真工作,因為全心投入才能獲得薪水、升遷機會,抑或更重要的成就感和被尊重的感覺,但就算台灣人工時已是全世界前4名,大部分人卻仍把工作帶到休息時間做,例如把事情帶回家加班、在通訊軟體被逼著回應工作事項;有時其實也沒有事情,但不自覺就會想起工作業務。
你為何要工作?又為此失去了什麼成本?
「應先思考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工作!」楊仲豪表示,每個人工作的理由不同,也不建議把原因單純化,但不可否認絕大部分的勞工都是為了五斗米折腰。但又為了什麼要賺錢?是生活基本開銷、房子、車子、孩子、家庭,還是為了比別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或者其實沒有想過這些,純粹是賺越多越好?
他指出,賺錢自然重要,也有它的道理存在,但也要好好考慮為了工作而失去的成本、為了賺錢失去的東西,例如跟朋友、家人相處的時間,或探索世界的時間和勇氣、原有熱情的興趣和人生目標等,甚至身體、心理上的健康,漸漸地沒了快樂,淪為賺錢的喪屍。
但楊仲豪也直言,雖然他深知工作能帶給生活的東西,卻也因此忽略上述被捨棄的成本,例如他自己開業後常常捨不得休息,讓問題越來越嚴重。常來看診的病患或好友們有時候會發現,醫師不僅咳嗽、聲音沙啞,眼睛也乾到一直眨。這還只是小問題,在他當住院醫師時甚至出現嚴重到要送急診室的疾病。這些都是身體給的警訊,更不用提其他成本代價。
「要一隻馬跑的最遠,應該要讓他吃飽、睡飽才有力氣。」楊仲豪表示,要把人生視為馬拉松,而不是追求短時間內的成績,該休息時要捨得休息。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