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打造樂齡友善環境 桃園「伯公照護站」今年增至88據點

2023/04/25 17:31

龍潭區三水社區發展協會與鄰近三和國小合作,共同推動老幼同樂活動,進行客家米食-紅粄教學。(桃園市客家事務局提供)

〔記者陳恩惠/桃園報導〕桃園市積極推動客家文化發展,為配合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建構客庄伯公醫療行動網、推動夥房銀髮照顧中心」政策,以及衛福部「長照計畫」,讓客庄長者能在地安養,市府客家事務局陸續整合市境客家重點發展區C級巷弄長照站,迄今已成立88個「伯公照護站」,提供客家文化環境建構、客語志工、客家藝文活動、送藥到點、行動醫療等服務。

客家局長林昭賢今走訪龍潭區三水社區發展協會與長者一同學習客家打油詩、合唱山歌後表示,市境逾90萬客家人口,是全國客家人口數最多城市,市府近年陸續鼓勵如社區發展協會、里辦公處、學校或診所等,已加入長照體系C級巷弄長照站的據點,在原有服務內增加客家文化活動、客語照服員、老幼同樂等項目,直接成為伯公照護站,迄今已成立88個站點。

林昭賢指出,今年為鼓勵長者多活動身體,現正製作「客家長青健康操影片」,預計於7月份完成後提供各伯公照護站運用,影片將以輕快的客家音樂為底,搭配專業老師設計出一套全身性強化肌力的運動,讓長者邊唱歌邊運動,延緩老化進程,不只要活得長久,更要活得健康、越來越有活力。

客家局表示,龍潭區三水社區發展協會位處道地客庄,不僅積極推動伯公照護站客家歌謠帶動唱、客家俚語、傳統客家米食製作等服務,更與鄰近三和國小合作,共同推動老幼同樂活動,例如客家米食牛汶水教學、弟子規客語教學等,讓長者能夠「就地安養」,有專長的長者能「老有所用」,學生也能夠「幼有所長」,做好客語向下扎根,更加深長幼間的情感連結。

客家局長林昭賢也與社區長者一同體驗竹板舞。(桃園市客家事務局提供)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長林昭賢(前排右4)與三水社區發展協會的伯公照護站成員相見歡,共同參與客家活動。(桃園市客家事務局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