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拉肚子到底拉了什麼? 看診時應「這樣」描述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當因腹瀉、便秘就醫時,你是否曾直接跟醫師說:「醫師,我拉肚子!」當醫師詢問「拉了什麼?」時,還會一臉茫然,想說拉出來的東西不是一樣的嗎?中醫師賴韋圳建議,描述排便狀況時,應說明是否有偶發或經常性的關連事件,並詳細陳述排便時的感受,以及糞便味道、形狀、顏色及其附帶的分泌物,醫師才較能準確判斷問題。
賴韋圳在臉書粉專「兒科三百首-賴韋圳中醫師」發文分享,若醫師詢問「拉了什麼東西?」不是在問拉的東西是不是糞便,而是問形狀、顏色、相關症狀或其他現象等,因為是重要的辨症依據。可敘述以下5點,讓醫師較好分析狀況:
1.拉肚子是否伴隨其他症狀或現象:例如發燒、月經、肚子痛、吹風,或有吃冰、吃辣等。
2.大便經過肛門的前後感受:可以仔細感覺一下大便經過肛門的感受,然後描述出來。例如會不會覺得它很硬、有被撐開的感覺,或覺得很軟卻很難大出來,還是會有灼熱感等。
3.糞便味道:例如像火山的硫磺味、肉類腐敗的味道、廚餘的酸臭味
4.糞便形狀:形容大便看起來長什麼樣子,例如像香蕉一樣粗粗長長的、像麵條一樣細細的、像羊大便呈顆粒狀,或一堆顆粒集合成一條。
5.糞便顏色:例如咖啡帶黃色、像咖啡豆重烘培的顏色、深綠色、是否帶血或其他分泌物等。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