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老翁走路喘竟是染新冠肺部已浸潤 調查4成民眾未打次世代疫苗增風險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1名70歲男性走路會喘,就醫發現竟是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且肺部已出現浸潤,醫師研判是防疫措施鬆懈與未定期接種疫苗,進而出現此反彈現象。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年3月針對1175名民眾調查則發現,高達4成未打次世代疫苗,且不打算施打,提醒快打。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李龍騰表示,近期60、70幾歲確診COVID-19有增加情形,推測是防疫措施鬆懈與未定期接種疫苗所致。他提醒長輩常以為自己鮮少出門就不必打疫苗,但現在確診不用隔離,且社會活動活絡,長者生活恐將暴露在新冠病毒中,一旦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警覺度不夠延誤就診就恐造成永久遺憾。
「糖尿病病人本來穩定回診追蹤,但某天開始就一直都沒有出現。」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從家屬口中得知該名60歲男性,感染新冠病毒離世,由於血糖一直控制良好,無其他嚴重併發症,只是未打COVID-19疫苗,染疫併發重症就撒手人寰,實在可惜。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該會於今年3月針對全台20至79歲民眾進行問卷調查,共計回收1175份,超過6成曾經確診COVID-19;3成評估自己未來不會確診,其中近8成未滿60歲,主因為注意自我防疫、對自己免疫力有信心、確診人數下降。曾感染者認為已確診過不會再次感染,未曾感染者則認為定期打疫苗就不會確診。
王復德指出,4成沒打過次世代疫苗,且不打算施打,主要原因為擔心副作用、若確診會是輕症、打過多次疫苗已經厭倦。他強調,疫苗施打後的疲倦或肌肉痠痛等常見輕微副作用,通常數天內就會緩解,由於疫苗保護效果會隨時間下降,建議接種次世代疫苗維持保護力,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補充,病毒仍在持續變異中,疫苗也得定期更新,次世代疫苗對目前流行的XBB變異株仍具保護力。
旅美棒球選手林子偉也分享防疫經驗,第1劑COVID-19疫苗是2021年在美國接種,主要考量小孩,不希望因為自己而染疫,現在也已經打了次世代疫苗,以免因為確診而影響出賽資格或表現。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