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裹粉油炸好酥脆? 「這樣炸」吸油率驚人

2023/04/11 19:05

油炸物麵糊裹愈多,吸油量愈多;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論炸雞排或是鹽酥雞,炸過的食物既香氣四溢又美味,但你可知道這些美食在製作過程吸了多少油嗎?腎臟科醫師王介立指出,影響吸油率的因素包含食物表面積、水分含量、麵糊用量、回鍋油用量等4項,其中切丁或切絲,再裹粉油炸吸最多油!醫師建議,如要減重首先先戒油炸物。

王介立在臉書專頁「王介立醫師」分享,常用油炸方式可大略分為四種方式,即素炸、乾炸、濕炸、酥炸。「素炸」即食物醃過後直接油炸,又稱「清炸」;「乾炸」即食物醃過後沾上一層地瓜粉、麵包粉、太白粉、麵粉等,再油炸。「濕炸」則為醃過的食物沾麵糊再去油炸,其中麵糊的製程有很多種,可能是粉、水、蛋、油等混合成的麵糊。最後,「酥炸」即第一層用太白粉或麵粉、第二層裹上麵粉糊或蛋液等、第三層為有顆粒的地瓜粉及麵包粉,口感最脆。

關於影響吸油率的因素,王介立解釋,有以下4項,

食物表面積

王介立說,表面積愈大,吸油量愈多,切的方式不同,其表面積大小不同,比如:馬鈴薯若呈塊或球狀其吸油率約2%,條狀吸油率約6%,切成洋芋片狀則有15% 吸油率。同樣重量的竹筴魚,如果其大小不同,尺寸小的一定含有較多條,表面積總和亦較大,如又裹同樣量的太白粉,吸油率亦不同。假設竹筴魚一條重85公克、3條較小的竹筴魚總重亦為85公克,裹同樣量太白粉,兩者吸油率分別為6%及13% ,約差了2倍。

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愈高,吸油量愈多。

麵糊用量

麵糊裹愈多吸油量愈多,因裹粉會增加吸油率,裹粉的豬排增加27%的吸油率。

回鍋油用量

回鍋油黏度高,油容易殘留在食物上。

王介立分享,可利用下列計算方式算出其吸油量,公式為,吸油量(公克) = 食材重量(公克) x 吸油率(%),並且王介立也依品項整理出食物個別的吸油率,如下。

●炸塊狀或球狀馬鈴薯,吸油率為2%。

●素炸丸子類,例如虱目魚丸、鱈魚丸等,炸肉餡餅沾麵糊15%,吸油率為5%。

●大竹莢魚(85g)裹太白粉,吸油率為6%。

●乾炸蛋白質類,例如魚塊、豆腐、豬肉、雞肉塊等,吸油率為5-8%。

●素炸蔬菜及澱粉類,例如南瓜、青椒、茄子,吸油率為7-15%。

●大竹莢魚(28g)裹太白粉,吸油率為13%。

●濕炸海鮮和肉,例如炸竹莢魚,炸烏賊、炸蝦等。或是炸海鮮和肉:約沾麵糊25-40%,例如蚵仔酥、炸烏賊、炸蝦、炸雞排等,吸油率為10-20%。

●炸素蛋、炸甜甜圈、洋芋片狀馬鈴薯,吸油率為15%。

●濕炸蔬菜及澱粉類,例如炸南瓜、炸蓮藕、炸香菇、炸青椒、炸茄子、炸四季豆等,吸油率>20%。

●裹粉的豬排,吸油率為27%。

●炸牛蒡絲約沾麵糊320%,吸油率為65%。

●素炸麵包丁,吸油率為100%。

●炸海苔沾麵糊1500%,吸油率為430%。

●炸青紫蘇沾麵糊850%,吸油率為570%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