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送醫院卻越醫越差? 醫嘆:「疾病進程」被誤會

2023/04/05 16:35

醫師坦言,不管有無接受治療,疾病都會沿著「常見軌跡」進展、惡化,醫療只能盡力攔截惡化,但非每次都能成功;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些加護病房或急診室的患者家屬會質疑:「人好好的進來,怎麼越醫越差?」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指出,會有這種感覺,主要是對疾病的自然進程沒有概念。不管有無接受治療,疾病都會沿著「常見軌跡」進展、惡化,醫療能做的就是盡全力攔截病況,但並非每次都能成功。醫師跟家屬互相信任,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成果。

陳志金於臉書粉專「Icu醫生陳志金」發文說明疾病的自然進程,以老人家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為例,一開始可能像感冒症狀,嚴重則會喘、血氧下降、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也可能進展到敗血性休克(血壓下降)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甚至進展到死亡。

他說明,這是老年人得COVID-19的可能進程,而醫療能做的就是「攔截疾病惡化」,最好的結果,當然是把病人「拉回」住院前的狀況;差一點的,就是維持入院時的情況(持平);更差的,則可能病況持續惡化、甚至走向死亡。但醫療人員不一定每次都能把病人「往上拉」,因存在著太多變數,只能盡最大的努力治療,試圖攔截疾病惡化。

陳志金坦言,但家屬所期待的,往往是「人都送到醫院了,當然要改善、要變好,不然至少也得持平啊!怎麼會越醫越差?」因此當病情越來越差,民眾會覺得是醫院的問題,卻不知道是疾病「原來的軌跡」,醫療只是無力挽回而已。

應事先說明可能進展 避免醫病關係變差

陳志金表示,民眾難免會有這種想法,因此醫療人員應在第一時間,就讓家屬知道疾病狀況、接下來可能惡化的進展,讓家屬了解病情並不是他們所認知的「好好的」。這種說明必須事先告知,而不是病況惡化後,才跟家屬說「本來就會這樣」,事後說明只會讓家屬覺得在狡辯。

他強調,病人會被送到急診或加護病房,病疾的自然發展本來就有高機率走向惡化,醫療人員能做的就是儘快阻止,一旦阻擋不了,病情當然會照著自然進程惡化,甚至死亡。

陳志金說,是「疾病本身讓病人死亡」,醫師只是無法在懸崖邊把病人拉回來而已,並不是刻意要害病人、讓病人惡化。醫病的共同敵人是疾病和無常,並不是彼此。醫師、家屬互相信任才能一起努力,為病人拚最好的結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