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疫苗將開打! 「這些」情況恐是猴痘應就醫
首次上稿 03/21 09:25
更新時間 03/21 11:15(新增4例猴痘個案、猴痘疫苗意願登記平台資訊)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疾管署今公布猴痘新增3例本土、1例境外移入確定個案,並預告猴痘疫苗意願登記平台下午3時開放登記,以及第一階段(3/21-4/15)接種流程。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日前表示,猴痘潛伏期為5-21天,患者手、腳、胸部、面部、嘴巴或生殖器附近可能出現皮疹,提醒身上若有新的、無法解釋的皮疹或其他症狀,認為自己患有猴痘、曾與猴痘患者密切接觸的話,應就醫由醫師決定是否接受檢測。
疾管署最新資料顯示,台灣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迄今累計16例確診個案,包括10例本土、6例境外移入,感染國家包括德國、美國、奧地利、日本。
猴痘潛伏期長 透過直接接觸傳播
吳昌騰在臉書專頁「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發文表示,猴痘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感染的證據已在松鼠、岡比亞鼠、睡鼠、不同種類猴子和其他動物身上發現。所有人均是猴痘易感人群,通過與患者密切接觸等途徑,均可能感染猴痘病毒,且為直接或長期接觸而傳播。
●直接接觸患者皮疹、結痂或體液。
●長時間面對面互動或親密身體接觸,例如接吻、擁抱或性行為,期間接觸呼吸道分泌物,但尚不能排除性傳播。
●接觸到有病毒污染的衣服、床單或毛巾。
吳昌騰指出,猴痘的潛伏期為5-21天,常見多為6-13天。截至2023年2月,有研究指出,有些人可在症狀出現前1-4天將猴痘傳播給他人,但目前沒有證據說明,從未出現症狀的人可將病毒傳播給他人。
猴痘患者 常出現皮膚疹
吳昌騰表示,猴痘發病早期可能有寒顫、發燒,發燒通常持續1-3天,體溫多在38.5℃以上,伴隨頭痛、嗜睡、乏力、嚴重虛弱、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淺表淋巴結腫大。此外,患者經常出現皮膚疹,可能位於手、腳、胸部、面部或嘴巴或生殖器附近,包括陰莖、睾丸、陰唇、陰道和肛門。
他說明,因潛伏期為5-21天,患者在此期間可能沒有症狀。皮膚疹最初看起來像丘疹或水泡,可能會疼痛、發癢,皮膚疹癒合前會經歷幾個階段,包括結痂。應注意的是,患者可能會有以下所有或少數症狀:
●出疹前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
●先出現皮膚疹,然後出現其他症狀。
●只會出現皮膚疹。
猴痘預防 避免密切接觸
吳昌騰提醒,猴痘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感染者預後良好,但部分可能罹患重症。文獻記錄的病例中,死亡患者佔比在0%-11%之間。
WHO公佈的資料顯示,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7日,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報告8萬6601例確診個案、112人死亡。
他建議,避免與可疑感染者發生密切身體接觸和性行為,也不要共用生活用品,例如床上用品、衣物等。做好手部衛生,及時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動水下洗手。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