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高風險確診僅4成用口服抗病毒藥 羅一鈞:將簡化開藥行政作業

2023/03/16 16:38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高風險族群6成未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恐加重長新冠症狀的發生。(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確診者超過千萬,但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高風險族群僅4成確診後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恐增重症、死亡風險,也加重長新冠症狀發生。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未來視訊診療去任務化,降低民眾就醫門檻,加上簡化醫師開藥行政作業,可能會提升。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年2月20日至3月1日針對全台18歲以上確診民眾進行COVID-19對生活影響調查,共計回收1168份問卷,結果可歸納為4大重點,包含6成自覺染疫後日常生活出現影響,以體力最明顯;4成自認有長新冠症狀,其中近7成已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罹長新冠平均就醫0.73次,就醫後未改善且認為仍需就醫治療以神經性症狀、心血管系統症狀最嚴重,其次為全身性與消化系統症狀;僅4成高風險族群確診後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

王復德指出,從問卷結果來看,台灣長新冠發生比率不低,值得關注的是,高風險族群應該積極採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卻仍有6成未達到,恐加重長新冠症狀的發生,且易引發重症與死亡風險。

王復德補充,根據問卷統計推估,長新冠患者平均就醫0.73次,若以全台灣1千多萬名確診者統計,健保資源已投入至少約18億元支出治療長新冠。若以近期新增確診人數預估,每季恐投入約2億元健保資源,可謂是台灣新危機!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也指出,長新冠常見症狀包含容易疲勞、肌肉痠痛、思考或注意力下降、味覺或嗅覺異常、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多元且遍及全身。成因為確診後病毒殘留體內,導致免疫系統異常,但已有研究指出,確診5日內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可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更可降低近3成長新冠機率,積極用藥會是目前最好防範長新冠與重症的解決方案。

對此,羅一鈞說明,我國抗病毒藥物投藥率在世界上看起來是高,從相關藥物在其他國家的使用經驗,發現可近性很重要,目前全國約2000多家可開立,接下來隨著視訊診療去任務化,解除視訊門檻,確診者可更容易出來就醫時,對於開藥也許會有一些幫助,也會持續宣導讓民眾清楚哪些人需要就醫、投藥,同步再對於以往醫療院所端很多繁複的上傳、申報作業進行簡化,讓醫師端減輕行政壓力,可能更願意開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