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健康網》養成習慣21天? 研究:「這」才是天數長短關鍵

2023/03/01 15:11

歐洲社會心理學雜誌上一項研究指出,要養成習慣,與困難程度有關,且因人而異,平均18到254天。(圖取自freepik)

歐洲社會心理學雜誌上一項研究指出,要養成習慣,與困難程度有關,且因人而異,平均18到254天。(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21天能改變/養成習慣」的都市傳說,就此打破!根據發表在《牛津研究百科全書》(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的論文指出,要改變成一個人的習慣,平均是66天。不過,《歐洲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仍與養成習慣的困難程度有關,且因人而異,平均18到254天。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發文指出,養成習慣需21天,這個數值可追溯到,書籍《心理控制論》(Psycho-Cybernetics)作者馬克斯韋爾·馬爾茨(音譯,Maxwell Maltz),在書中提到,他的病人需要至少21天的時間來改變他們的心理形象。

不過,2019年發表在《牛津研究百科全書》的論文《習慣形成和行為改變》指出,變成一個人習慣,不是21天,而是66天。

困難程度 影響養成習慣天數

2009年發表在《歐洲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習慣是如何形成的:模擬現實世界中的習慣形成》的論文發現,養成習慣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從18到254天不等。主要是與想要養成習慣的困難程度有關。如 : 養成早餐後喝水,相對簡單,再短的天數之內就能達成的習慣。但若要養成每天做50次仰臥起,相對困難。

養成習慣 與基底核有關

另外,根據《自然評論神經科學》(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雜誌上的論文《基底核在習慣形成中的作用》指出,養成習慣的能力,可能與基底神經節(basal ganglia)有關。習慣是你每天做出的小決定,釋放你的一點一滴多巴胺使你的大腦,已經習慣感覺到那份安全和快樂。

新大腦皮質(neocortex)和紋狀體(striatum,位於大腦中央、較原始的基底核中)之間,有多條迴路互相連。隨著我們進行有意識的行為或習慣,這些迴路也會有不同的參與程度。

大腦能強化特定行為 將意識行為轉為習慣

習慣是一種很少或沒有經過思考就完成的行為。例行公事行為,是需要涉及一系列經常和有意重複的行為,執行強化特定行為,把有意識的行為轉變為習慣,過程可能是不舒服的,需要自己堅持努力來改變,一直到根深蒂固成了習慣。以至於不做這些事,你會自動感覺很奇怪。

而基底神經節的主要功能為,自主運動的控制、整合及調節意識活動等。基底神經節位於大腦深處,在白質下面。它們是情緒發展、識別模式、問題解決和學習的核心。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某些習慣,會自動自發。發生時,你幾乎沒有感受到有任何決策過程。因為已經深入大腦,但一些常規行為可能與壓力或悲傷等情緒狀態有關,因為你的大腦正在用一連串大腦迴路(獎賞-懲罰迴路),做決策的反應。

不過,若你習慣了把現在的舒適圈作為獎賞,或是把有困難程度的行為,當作馬上就可養成的習慣,大腦則將會阻止你21天改變習慣的計畫。

黃軒提醒,要養成習慣,多數人都敗在沒有堅持下去,使大腦沒有強化「已設定的特定行為」。相信自己、提高信心,去面對自己設下的挑戰,才能真正落實良好的習慣。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