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體虛、受風寒易頭痛! 中醫授2招舒緩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忙碌、壓力大,若再遇風寒入侵,很容易就頭痛。雅丰唯心中醫診所新竹院所中醫師王思婷表示,體質與頭痛有很大關聯,此外也有人是月經來潮伴隨頭痛等。並分享2招舒緩,分別為用力按壓足穴道,如太衝穴;頭部刮痧,使頭部經絡減壓,幫助減少發生機率和疼痛幅度,皆為日常中可做的保養。
王思婷在臉書粉專「雅丰唯心中醫診所」提到,頭痛和氣血運行不暢有關,主要可分為外感與內傷,若非因傷風感冒引起,則與體質有關,如「痰濕體質、肝鬱氣滯、陰虛燥熱、氣血不足」等體質,皆屬於頭痛好發族群,尤其在冷熱交替的季節中,更容易發作。
體虛易頭痛外 亦有臨經頭痛
王思婷說明,除了本身體質虛弱,另有「臨經頭痛」,會伴隨月經週期性出現,夾帶經血問題。而當陰血下注,肝得不到血的滋養而有失疏泄,一來月經,各種症狀將變得更加重。
她補充,經前、經後,或是月經來潮期間頭痛者都有,有時甚至伴隨嘔吐和兩眼昏花,不只影響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也常導致精神萎靡、情緒低落。
中、西醫看月經伴頭痛
西醫觀點認為,月經前女性荷爾蒙呈劇烈變化,各項激素水平來到相對低點,若身體對激素變化較敏感者,對頭痛的感受就會較明顯,而此處的個體化差異,即中醫常說的體質。
中醫觀點認為,改善頭痛要從調理體質著手,除了止痛,也須辯證治療來恢復氣血運行,並提出以下4大類頭痛:
●血虛頭痛:以空痛、昏痛為主,或兼有眩暈,痛感有時延伸到眉棱骨,伴有心悸少寐、口咽乾燥、經量偏少,經血色淡,於月經前、後加重。因經血下注,肝失濡養,疏泄調達失司,故症狀加重。
●痰濁頭痛:患者頭痛以重為主,伴有悶脹不清的感覺,以及出現胸悶、乳脹、噁心痰多、面腫,形體偏胖,經血色也多偏淡。
●陰虛肝陽上擾頭痛:痛的位置一般在巔頂,合併頭暈目眩、心煩易怒、腰痠耳鳴、口苦、經期提早。
●血瘀頭痛:像錐子在刺一般的痛,常會合併痛經、經血排出不暢、血塊多,在經量排出後疼痛腹痛就會緩解很多。
●寒厥頭痛:指肝經寒氣上逆引起的頭痛,痛時腦戶會感覺冷、畏風,常常蒙被而睡。
穴道按摩、頭部刮痧舒緩頭痛
●足部穴道:用力的按壓足部穴道,人體長軸的兩端具有彼此調節的作用,當一邊太亢奮、太緊繃時,刺激另一側會有緩和的作用,例如太衝、足臨泣、內庭。
●頭部刮痧:此為日常可做的保養,經常的疏腦理氣,將頭部經絡減壓,可幫助減少發生機率和疼痛幅度。
王思婷補充,止痛藥只能治標不治本,依賴止痛藥會傷身,故了解疾病背後的原因,傾聽身體的反饋才是真正解決之道。
網友回應